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用心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而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其作用應該主要體現在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為此筆者進行了具有園本特色的巧手特色教育活動體系,在構建“做中學”理念下以“巧手”活動為依托的園本課程,從而提高幼兒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練運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創作出新穎的幼兒美術作品。
一 選擇簡便易行的學習內容及材料,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
選擇手工制作活動內容,應既體現本園巧手特色,又適合幼兒自身特點,做到取材方便、制作簡單、形式多樣、生動有趣。
如在制作“漂亮的瓶子”的活動中,我們選擇了各種廢舊塑料瓶、皺紋紙、膠泥等,讓幼兒通過欣賞各種已裝飾好的作品,使幼兒了解這些廢舊物品也是可以廢物利用的及制作的方法。在制作“菊花”的活動中,我們選擇了卡紙、皺紋紙、毛線、泡沫紙板、鐵絲等,讓幼兒欣賞各種菊花圖片及放映多媒體,使幼兒了解菊花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激起了幼兒制作的興趣。
二 創設環境,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如在制作“菊花”的活動中,首先把各種菊花的圖片,擺在活動室的周圍,同時制作了各種菊花的范例,讓幼兒隨時能欣賞多彩的菊花,在進行手工活動時,把活動室布置成菊花展,并把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在活動中反復地播放,讓幼兒充分感受菊花的美,并讓幼兒天馬行空地談談對菊花的認識,贊美菊花的美及自己做什么樣的菊花的想法,為制作菊花積累一定的經驗。
在制作過程中,我并不急于告訴幼兒制作菊花的過程,而是先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獨立制作,培養興趣與獨立性。首先觀察菊花范例,引導幼兒深入細致地觀察范例的形狀、結構、顏色,再看看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最后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將這些材料制作成作品。即找出規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可先引導孩子觀察老師的范例,得出“用紙卷出來”的結論后,再讓孩子思考怎樣才能做成美麗的菊花,除了用紙卷出花來外,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等。通過共同的探討,孩子不光用紙卷出了菊花,還用其他材料做出了各式各樣漂亮的菊花,自選活動中,選擇巧手區的幼兒增多,有些原來不愿去美工區活動的小朋友,經過老師的鼓勵和自己的實踐,也對自己有了信心,漸漸對手工產生了興趣,并能大膽地進行探索制作活動了。
三 探索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及時調整活動思路,給幼兒足夠的自主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創造美、表現美,培養幼兒手工制作的興趣
教給孩子制作的基本方法,把創造的余地留給孩子,讓其自主探究。孩子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經過老師的啟發和指點,并鼓勵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拘泥于簡單的模仿,他們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作品更加豐富。在手工教學中,確定一個手工活動后,教給孩子基本的制作方法,然后讓孩子自己去設計內容,創造畫面。例如:在教幼兒用橡皮泥捏泥玩具時,我只教給幼兒團、搓橡皮泥的基本方法,然后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捏出了形態各異的泥玩具。有的幼兒還能選用其他輔助材料,如牙簽、小豆、小刀等在捏的泥玩具上進行銜接、刻畫圖案,做得也比較精細,有的小朋友還將橡皮泥捏成了細條,在自己創造的作品畫面上擺出了自己的名字。由此可見,教師教給孩子基本方法,放手讓孩子自己創作,不僅開發了幼兒的智力,還培養了幼兒自己動手的創造能力。
四 有效評價幼兒的作品,促進幼兒能力的提升
評價作品的過程,也是幼兒再學習的過程。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只有和幼兒評價相結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頗,起到尊重幼兒創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兒的作用。
在進行手工制作活動時,我每次評價幼兒作品時,只是簡單、籠統地評價。如在制作“漂亮的瓶子”的活動中,剛開始由于我對美術知識技能的專業知識比較欠缺,沒有交代清楚要做什么,怎樣創意搭配線繩進行纏繞瓶子;在進行評價幼兒作品時,不太清楚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沒有提升幼兒感受藝術美的價值。通過教研活動的研討,使我清楚了應該從哪方面去評價活動,在進行第二次教研活動時,主要是開展讓幼兒“裝飾瓶子”的活動,在活動前,了解到本班孩子裝飾的技能的發展區在哪里,了解美術活動中都有哪些裝飾技能,把理論全部列出來,有什么美術技能,手工技能把它全部寫出來。教師心中要有如何裝飾瓶子的技能方法,并在活動中向幼兒交代清楚,要用線繩創意地搭配纏繞,進行裝飾瓶子,啟發幼兒用模仿的方式,在不同形式的實物上協調色彩,有順序、有規律地,既有變化又很統一地進行裝飾等,評價時也是從這幾方面評價幼兒的作品,同時還從活動中的社會性方面去評價幼兒,從而提升了幼兒的活動價值。
五 結束語
總之,要解決手工教學活動中的困惑,不僅是方法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對孩子而言,活動中他們任何的點滴發現與創新都會鼓勵他們執著地探索,因勢利導地對孩子進行創造性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其創造個性,讓孩子們在玩中求發展,發揮手工活動的實效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