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染病護理教材上所列舉的傳染病種類有限,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新興的教學手段及教學設備,以點帶面,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育創新,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授之以漁”,多方面、多層次體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促進知識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轉變。筆者就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和特征對實際教學實踐中的情況進行一一敘述。
【關鍵詞】合作學習 實踐教學 傳染病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5-0168-02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講解接受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系統知識,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知識信息量的激增,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和弊端日漸凸顯,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有效地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新興教育觀念應運而生,如教育多元化、教育終身化以及教育創新,這對于在學校從事一線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教學策略的改革。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類似情況,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層次分布不均,多數初中畢業,原有知識水平不高,專業能力基礎薄弱,往往在教授一些理論性較強的醫學知識時可接受性受到制約,以班級授課為主的課堂講解及單向的知識傳輸方式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學習興趣收效不盡如人意,為了發揮教師引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教育原則,筆者就所教授的傳染病護理進行了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探索及實踐。
簡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和協作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成績。國內外多年的合作學習實踐已經證實,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進學生之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效率,使學習成績的提高效果顯著。從教育角度來看,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平等意識、交往能力、承受能力及激勵學生主動學習都大有裨益。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和特征有以下幾點要求: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任務分隔,結果整合;個人計算成績,小組計算總分;公平競爭,合理比較;分配角色,分享領導。筆者就教學實踐中的情況一一敘述。
一 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在合作學習中,異質分組能創造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小組的成員組成多元化,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別、個性、興趣、特長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使學生能夠接觸到盡可能多的不同觀點,擴大知識面,這樣的安排同時保證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競爭的平等性。如何安排學習小組,通過征詢全班同學的意見,同學的意見是以宿舍為單位,因為,以宿舍為單位談論交流查找相關資訊有位置優勢,宿舍成員隨機入住,同宿舍成員成績有高有低,能力有強有弱,基本滿足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要求,最終以宿舍分合作學習小組。
二 任務分隔,結果整合
只要掌握了傳染病知識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就不難,所有的傳染病都可以從病原體、發病機制、流行病學情況、臨床癥狀、輔助檢查、治療、護理、預防等方面入手學習,某些傳染病會有共同的特征,比如按造成損害的組織系統分有神經系統傳染病,按流行條件傳播途徑分有呼吸道傳染病,按病原體類型分有寄生蟲傳染病等,不同的分類方式都可以成為一個合作學習的專題,每一個專題下面都有很多不同的傳染病,如呼吸道傳染病就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猩紅熱等,這就給了學生“任務分割”的空間,小組內的每一個同學都可以有重點地的針對某一個或某幾個收集資料匯報情況,小組所有成員學習到的知識最后匯總成為“結果整合”。與此同時,某些傳染病可以在不同的分類專題里面出現,比如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它可以在呼吸道傳染病的專題學習里出現,也可以在神經系統傳染病專題中出現,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疾病有側重點地學習,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思維的遷移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 個人計算成績,小組計算總分
在中專層次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傳染病護理隸屬于內科護理,我校將其歸為考查科目,在以往教學評價中,筆者采用結課閉卷考試的方式對學生學習后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檢測,發現其評估學習實際情況的信度、效度并不高,不能真實反映學生日常學習狀態,需要教師再處理其考試成績,平衡優劣,故本學期教學模式的探索相應也對評價方式作出了調整,考查科目不再是應試打分,而是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成績、課堂表現、日常問答,作業情況及配合云南省青少年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所做的專題調研報告為主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成績,采用的是相對性常模參照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成績的打分平均了教師打分和學生打分兩個指標,隨機抽取班級同學10余名,對上臺匯報本小組學習情況的同學打分,所有同學得分平均值作為該小組學生最后得分,這樣處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小組要想在整個班級中取得優異成績,就必須精誠合作,將個人融入這個小小的集體中,在共同保證使本小組取得好成績的過程中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促進了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 公平競爭,合理比較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會先布置專題,由小組成員內部協商進行任務分割,每個小組及每位小組成員都需
要準備,這項工作由學生在課下自由安排時間完成。課堂上,教師一開始隨機抽取打分同學,再隨機指點合作學習成果匯報,要求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要上臺講述,這既能鍛煉學生組織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語言把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也貫徹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內涵要求。在小組成員發言匯報完之后,允許其他小組成員上臺補充,由于同一專題下任務分割,每個同學收集整理學習到的疾病都不同,即使相同的疾病,也會各有各的側重點,允許同學各抒己見,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圍上促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給了沒有被抽取到小組匯報的同學一個表現的機會,上臺發言的同學會根據其表現及知識的準確性等情況酌情加分。
教學實踐下來的效果反映出,往往到這個時候,同學上臺發言爭先恐后異常積極踴躍,很多時候同學還在發言,旁邊就排了好幾個等著發言的同學,除了可以加分,估計更主要的原因是,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都準備了,準備得還不錯,想給大家展示一下,課堂氣氛令人欣慰。為避免重復匯報,我們要求臺下的同學仔細聽,上臺補充要說之前同學沒講過的,這也對同學認真聽講學習他人知識取到了約束作用。
五 分配角色,分享領導
這主要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知識準備過程中,專題內容協商分割,每一位小組成員都享有和別人一樣的學習機會,但也必須對自己承擔任務負責。因為個人計算成績,小組計算總分,最后的小組總平均分作為該小組成員的共同得分,為了不使自己拉團隊的后腿,這種情況下,小組成員都會自覺主動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也會督促同小組成員積極準備認真學習,在彼此自由自主溝通交流,互相啟發、相互討論中,以強帶弱,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傳染病護理的教學有其特點,隨著科技的進步,傳染病每年也會有新發現,教材上所列舉的10多種傳染病微乎其微,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新興的教學手段及教學設備,以點帶面,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育創新,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授之以漁”,多方面、多層次體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促進從知識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美〕Johnson,D.W.等.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劉春紅、孫海法編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13~241
[2]馬蘭.合作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8~160
[3]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64~182
[4]王坦.論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