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是一只金色的大鳥,領著一群它的孩子。這是姑媽的故事中常常出現的一個意象,在姑媽的語言世界里,黃昏被涂抹上了最尊貴、最美好的顏色;幸福的人們都是在黃昏,走進了茂密的沙棗林,沙棗花的芳香,也像一只金色的大鳥,領著它的一群孩子。
戈壁邊緣的一座村莊,人們習慣了在黃昏的時候,坐在門前的木頭上,遙望遠方。單調的生活中,只有短暫的黃昏時刻,讓他們充滿遐想。
我是他們當中的一個。
敦煌東部,綠洲逐漸萎縮,而戈壁呈扇面擴展,正好覆蓋人的視野。尤其是夏日黃昏,清風徐來,那只金色的大鳥和它的孩子,就來問候你。而我,每晚安坐于油燈下,聽姑媽講故事。故事中的男人貧苦而勤勞,在戈壁上早出晚歸,一直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突然有一天,那是一個彩霞滿天的黃昏,男人救治了一只受傷的兔子,從此,他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每當黃昏,那只兔子都給男人送來金銀財寶,男人建了房、買了地,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姑媽講的很多故事,都有這樣的情節,因而,戈壁上的黃昏,在我的腦海里,總是上演著姑媽的故事,我是在這樣的故事中,溶入荒涼的戈壁景觀的。
沒有戈壁生活經歷的人,不知道戈壁的情形,它是那種大而無當、無法琢磨的景致,視線所及,空曠一片,即使最老練的行走者,也會對戈壁有所敬畏。村上的老人說過,黃昏的戈壁是個“騷女人”,她變幻各種誘人的風景,把拉駱駝的年輕男人引到干旱荒涼的極致。說這話的時候,老人顯得十分恐懼,而聽者的心頭,也襲來絲絲涼氣。
坐在家門口的木頭上,視野沿著戈壁展開的扇面放開,心情是不一樣的。無論想象奔馳到哪兒,最后仍然會回到那根光滑的木頭上。有時候,我禁不住走向遠處的沙棗林,那是一片茂盛的沙棗林,清冽的泉水養育了沙棗樹,許多雜草纏繞著沙棗樹,使那里成為一個“百草園”。人在其中,驚動了許多安享寧靜的動物,擾亂了黃昏的光線。在我看來,沙棗林里,絕對有一只受傷的兔子等待我去救助,而那只被我救助的兔子很可能變成身材苗條的少女,依偎著我,走進沙棗林的深處,在人們不知道的世外桃源,開始我們美好的生活。
大概是在我15歲的年紀,我一個人走進戈壁深處,不知道為什么,總有一種抑制不住的好奇,催著我往前走。從早晨到中午,刺眼的陽光使人眩暈,我躺在戈壁上,瞇著眼睛看天空,天空的蔚藍與深邃,也容易讓人立刻陷入有別于常態的虛幻狀態。那次,強烈的理智使我返回戈壁,已是黃昏。黃昏的萬道金光,的確就像一只金色的大鳥帶領著它的孩子們,那種歡呼雀躍的活力,自始至終灌注于人的身心。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一只神通廣大的兔子的存在,同時我也認為,那只兔子的受傷,肯定是在檢驗我的善良。只是,要等來那只兔子,還需要靜心的守望。
選自《白銀周刊》2014年7月
在敦煌,莫高窟所在的峽谷,有一條河流叫大泉河。可能是因為這條河,虔誠的職業宗教家選擇了信仰的歸屬,那一面面石壁,在叮叮當當的開鑿聲中,使人們相信了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
與莫高窟的神秘和莊嚴相比,大泉河谷邊的黃花,似乎更真實,更動情。
我是和一個才女共同采擷那些黃花的,開始我以為可惜,覺得一朵朵的黃花應該就在河谷邊,或者自己孤芳自賞,或者讓大家賞心悅目。我剛剛說出自己的想法,才女就笑了,說這里到處都是黃花,采一束不算什么,況且,采過花的草莖,來年會開放更鮮艷的花。我相信她的話,畢竟,她在這里已經生活了五六年,五六年間,畢竟她是在用這些黃花寄情的。
大概沒有其他任何地方的花比這里的花滋潤:長年的流水,一層層積累起來的腐殖質,使它們歡快地長著,看見它們,自由的氣息,就涌入眼簾。那一次,我建議才女抽時間看看大泉河的源頭,考察一下,到底有一眼多大的泉,是大泉河的源泉。才女笑了,她說她去過,那里也沒想象中的泉,只有涓涓匯集的冰雪融水。
以后,有外地的朋友去敦煌,我都把他們介紹給才女,并特意強調大泉河邊一叢叢一簇簇的黃花,要他們去采擷幾束。但我的那些朋友們只是急匆匆去、急匆匆來,沒有誰想到我說的黃花。
有一年,由于工作不順,心里煩躁,我就有點羨慕那一河岸的自由的黃花了。我踏上西去敦煌的行程,直奔莫高窟。當然,我會首先去見才女。說實話,才女是我最珍視的異性朋友,不多的幾次見面,我們都會徹夜長談,說各自積壓于心頭的往事。我們常常是先去采擷一束一束的黃花,把她的宿舍打扮得生動鮮活,才開始神聊的。
我碰見了她的一個同事,那個平時大大咧咧的女孩,神情嚴肅地說我來遲了。我立刻感覺到了異樣的情緒,在我的再三追問下,她才告訴我才女去了,就在兩個月前。
怎么可能呢,她才三十出頭,正是干一番事業的時候。她的同事說,她得了精神分裂癥,是自殺,這時,我才想起,我與才女的相聚中,她多次提到絕望與末日,她說過,思想的絕望,就是生命的末日。沒想到,她自己實踐自己提出的命題。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我反而顯得很平靜,我一個人漫步于大泉河邊的黃花叢中,我覺得她已經是一朵黃花了,我是采擷她,還是讓她獨自地開放,我猶豫了。
選自《海南日報》2014年8月12日(作者地址:735100 甘肅嘉峪關市新華中路23號嘉峪關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