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積極和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思維是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一個前提和保證,它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英語創新教學的核心。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根據創新思維的特點,以精心設計問題為切入點,創設問題情境,活化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 巧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編制適量思考題讓學生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可通過編制句子理解題、閱讀理解題、課文討論題等來進行訓練。通過這類設疑,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引起和調動積極思維。
例如學習了Unit3 Reading(牛津版模塊一)后,讓學生回答:How did Amy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rying to lose weight?可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教師再收集答案,學生可能從不同角度作答。可能的答案有:A. She should do exercise regularly to lose weight every day; B She is supposed to ask the doctor for advice on how to keep healthy; C She'd better never take pills and try to drink much water to lose weight; D She has to go to the psychological doctor for her mental problem because her weight is not a real problem.通過這類思考訓練題的設計, 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活化思維。\"三論\"到最激烈之時,是問題解決之時,是思維升華之關鍵時機。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2 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創新性思維的主要成分,它不依常規,不受傳統知識的束縛。傳統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往往因循守舊,受思維惰性和刻板的影響較大,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擺脫習慣的影響,讓他們學得活,用得活。針對某些語言現象或語言材料,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訓練題,讓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優解,最大限度地以舊引新,以新復舊,呈現、學習、復習、鞏固、運用已學語言現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常用的題型有一詞多義、一句多譯、句型轉換等。例如在學習完成時后,可讓學生翻譯\"這位老人過逝三天了。\"答案是 The old man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days. /The old man died three days ago. /It is three days since the old man died.等, 學生既區別運用了過去時和完成時,又鞏固了die/dead等的用法,同時讓學生回憶并列舉已學過的終止性動詞或詞組及用法。在復習\"某人花...時間/錢做某事\"這一常用句型時,引導學生歸納出不同動詞如cost,pay,spend,take等的不同表達法并分別要求造句。
一題多解還可以利用1個或幾個主題,讓學生積極去聯想,激活思維,產生大量的想法。例如在操練suppose從句時,就可以讓學生談計劃,并變換人稱和內容。S1:Suppose I have time and money, I will buy large collections of books.S2: Suppose I have time and money, I will travel to Beijing for a visit to the Great Wall. S3: Suppose I have time and money, I will...。 這種發散性思維訓練既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又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復現、運用語言材料,訓練學生的口筆頭表達能力。通過發散訓練使學生思路靈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隨機應變,在思維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呆板、不僵化,能隨機糾正自己的錯誤,提高思維的變通性和流暢性。
3 增加輸入,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一種形式,是創新能力的重要成分。有的學生、記憶背誦詞匯、課文較快,有的學生表達流暢,寫文章富有靈感,這實質上都是大腦中形成了各方面的優勢,即所謂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是知識累積的結果,就形成了知識體系完整的板塊,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學生產生直覺思維的土壤;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把以前學習中積累的方法和知識遷移到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就會產生準確有效的直覺。
英語教學中,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擴大知識視野,鼓勵和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加強朗讀,不斷培養語感,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大膽猜想并嘗試解決問題。可通過設計語音練習、詞義猜測題、完形填空、口筆頭作文等進行訓練。
通過學習,學生逐漸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經驗,但有些學生易受先前經驗的束縛,缺乏創見,造成消極的思維定勢。教師可不失時機地設計一些思維訓練題,克服負遷移,發展其正遷移。例如:She did whatever she could
(go) over her lessons.若受思維定勢影響,有的同學可能填go,而正確答案是to go,因為學生忽略了省略的用法。
4 拓寬思維空間,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超越習慣性的認識模式,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和經驗,超越自我,鼓勵創新。閱讀時可對材料進行聯想、推理和判斷等;行文造句時靈活運用所熟悉的詞匯、句型,同時用語法來組織句子;在討論時說出較新穎的見解等等。這類思維訓練常見的題型有:猜詞(語)練習、連詞成句、造句、編情景對話、擴寫、縮寫、看圖說話、命題作文、完形填空、討論等。
例如在對話教學中,要求學生根據某句型或功能項目,組織pair/group work編對話, 讓學生自由發揮,進行假交際、針對性交際和真實性交際; 學習 Unit 7 Earthquake(SBI), Unit 11 Hurricane(SBII)后, 讓學生思考 What can we do with earthquakes /hurricanes? 。通過這類思考題的設計,活化了學生思維,開拓了思維空間,并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思維的獨特性,對于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