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功能不僅是傳授知識,應當通過課程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為此,我校提出了“構筑低而堅固的基礎”的基本價值觀。
所謂“基礎”包含兩層意義:第一,要為提高學生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低”強調的是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及教育起點的穩固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基礎教育是向每個人提供并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識、觀點、社會準則和經驗”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個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獲得幸福,并成為一個有益的公民和生產者,對所屬的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堅實”強調牢固性。這就好比蓋房子。要蓋高樓,地基非常重要;同理,要產出豐厚的成果,就離不開學問基礎。“構筑低而堅固的基礎” 既強調固本強基的重要性,又突出引領發展的必然性,是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思想保障。
面向全體,夯實思想、知識、能力、體質基礎
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目標,為學生個性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發展服務。我們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低基礎”為起點,以“堅固的基礎”為基點,夯實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基礎,深挖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力,使學生綜合素質在寬泛而堅實的基礎上,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教育,實現“各展其才、人人成功。”
夯實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以深厚廣博的知識為基礎的。沒有知識,人們的正確觀點就難以形成,分析問題無依據,更難有所創新。文化和科學課程,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基礎,而且也是培養創造力的支柱。基礎越廣博、深厚的人,他的思路會越開闊,他才能有新的視角、新的問題解決方法,才能有新材料來支撐他的創新觀念。學生只有基礎課程學得好,建構起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求未知的世界。“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古人這段比喻,在很大程度上講的就是知識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
學校基本價值觀是全體師生對學校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戰略、教育教學方式等重要問題的共同理解與解讀,體現著學校所有成員的共同期待和要求,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石。“構筑低而堅固的基礎”立足點在“基礎”,著眼點是“發展”,二者相互統一、相互促進。唯有固本強基,才能健康發展;唯有健康發展,才能成就美好未來。“構筑低而堅固的基礎”作為學校基本價值觀,遵循教育規律,凸顯自身特色,是全面提升師生綜合素質,推動學校辦學質量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有力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