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我有幸成為一名語文教師,肩負著培養孩子們閱讀習慣養成的重任,但欣喜之余不得不考慮如何搞好閱讀教學。我課余翻閱新課標,上面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所以,我認為若要完成這種教學任務,關鍵是激發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覺參與意識。那怎樣才能做好這一點呢?在此,淺談一下個人看法。
首先,應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所有的方法都要因文而異,如我在執教八年級文言文時,看到孩子們對篇幅較長,內容較多的《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等望而生畏時,心里也暗暗著急。怎樣才能激發孩子們對這些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呢?我嘗試了情景創設法。因為這幾篇文章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作者在遭貶謫之時所做。
所以我將作者的經歷用小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們聽,學生們對這樣的人物小故事往往都比較感興趣。他們對故事中的任務唏噓不已,仰仗他們的才華,感慨他們的遭遇。這樣,學生在自然與不自然中就已經進入到了文章中,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產生極強的學習動機。我想這樣,學生就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
當然,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這就還需要教師要學會適時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當學生疲于對課文的內容理解的時候,就可以追問一個能夠加深理解的問題;當學生困于疑難問題時,就提出個能點撥,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當學生懶于思考時,就提出一些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來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當學生滿足于一個角度時,可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當然了,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能夠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能夠促發學生對老師的熱愛,在在這種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孩子們積極主動的探索。
其次,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好壞決定事情的成敗。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個人就會在閱讀中成長并享受生活,它將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中學階段,還就要努力培養學生諸多閱讀習慣,比如認真預習的習慣;邊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質疑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這樣,只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才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獲。
在此,特別提出應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初中的閱讀教材已經有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立意。新課標要求重視并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當然,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學情,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而對于學生來說,也只有能夠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
另外,還要考慮一個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應誰來解疑呢?我想,最好的方法應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 去思考,想辦法解決。所以,也可通過\"頭腦風暴法\",讓廣大學生的群體力量在幫助同學解答疑難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探究的更深。
當然,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成長的經歷不同、學習的基礎不同,學生在知識的積累、情緒的體驗、思考的深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教學目標因地制宜,課堂教學應有層次性,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反饋評價要有目的性等等。
初中的閱讀在整個中學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若一個孩子的閱讀水平跟不上去的話,也會直接影響他其他學科的理解和領悟。而身為語文老師,恰是孩子這方面的引領者,給孩子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在這環境中能自主的參與到閱讀中去,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文字的美好和學習的快樂,讓孩子的思維在快樂的閱讀中得到飛揚,身心愉悅的孩子怎能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呢?
總之,培根也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廣泛涉獵有益書籍,可以讓人生更加充實精彩,而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則可有效提高讀書效率,而這也無疑也是為忙碌的今朝提高了生活的效率啊。所以,在我們的閱讀教學課上,努力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其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擁有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是一個有知識有水平的高素質人才。我們要為這一偉大的使命而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