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位非常著名的導演叫北野武。
他說,成名之前,自己非??释I一輛好車。成名以后,就買了一輛保時捷。但他發現,開保時捷的感覺沒有想象中那么好。至于原因,他說,開車的時候 “看不到自己開車的樣子”。于是,他專門請朋友開自己的車,至于自己,則打了一輛出租車,在后面緊跟著。在出租車上,北野武對司機說:“看,那是我的車!”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我想了很久,揣摩出兩點意思:其一,大家都愛慕虛榮,藝術家也不例外;其二,滿足感是別人給的,所以人們需要更為弱勢的參照系。
北野武的故事是否真實,我不得而知。我只是想,如果屬實的話,不知當時那位司機是怎么回答的。如果他大肆稱贊,北野武估計會非常開心。但,如果他保持沉默呢?或者,他干脆拉著長腔來一句“哦……”沒準,北野武的心會涼到腳后跟。
每個人都需要觀眾。換言之,大家都期望從他人的眼里揣摩自己的分量。即使是生活最潦倒不堪的人,也在意身邊的閑言碎語。當然,他和所謂偉大、光榮的人一樣,也時刻扮演著閑言碎語制造商的角色。
(摘自《跨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