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一個始于廣西玉林民間習俗的狗肉節迅速成為熱門話題,新浪微博上“玉林狗肉節”話題的閱讀量高達8000萬,熱度直逼世界杯。盡管動物保護者再三抗議,但是6月21日夏至這一天,一年一度的“荔枝狗肉節”依然如期舉行。吃狗肉、飲酒、品荔枝,讓不少食客們興奮得脫掉上衣。但愛狗的人們也紛紛從全國各地趕來,阻止待宰的寵物犬慘死屠刀下,“給狗尊嚴、向狗謝罪”的討伐從網絡蔓延至玉林。楊冪、趙薇、陳坤等影視明星在新浪微博中發文,呼吁民眾抵制廣西玉林荔枝夏至狗肉節。
實際上,關于玉林狗肉節的爭議由來已久,只是今年反對聲格外猛烈。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玉林政府本月初即宣布和狗肉節“劃清界限”,強調這只是當地一種民間習俗。而面對全國愛狗人士的質疑和指責,玉林當地很多人卻感到很委屈,老祖宗從養狗就開始吃狗,怎么現在就成了“舌尖上的罪過”了?更何況,狗又不是老虎、大熊貓等國家保護動物,為啥不能吃?如果狗不能吃,那豬能吃不?一方高舉道德文明大旗,一方以傳統習俗回擊,這場全民大討論從最初的網上激辯發展到相互對罵,最后甚至鬧至肢體沖突,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今年熱鬧的是,廣西玉林狗肉節引起的喧囂尚未塵埃落定,媒體又曝出江蘇沛縣“增辦”狗肉節的消息,且明言是為“聲援玉林”,稍稍平復的眾聲喧嘩似乎又有所抬頭。所幸,沛縣官方聲明稱此“增辦”狗肉節并非政府主導,而是某狗肉制品企業“主辦”的,此“狗肉節”一百多人的規模顯然也無法跟聲名遠揚的玉林狗肉節相提并論。
然而,不論是對“狗肉節”殘忍屠狗的抨擊控訴,對“吃狗肉是民眾自由”的表達,還是從公共治理角度對動物屠宰及其制品銷售過程中監管短板的質疑,以及動物保護者救狗之后卻罔顧其檢疫所引發的指摘,所引發的觀點碰撞,以及違反“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愛狗者與食客間的身體沖突,在當前中國公共討論仍處于原初階段且公共精神遠未成熟的情況下,無不透露著某種光怪陸離。是不是可以說,圍繞“狗肉節”的眾聲喧嘩和輿論碰撞,正是中國當代社會民眾公共精神逐漸崛起的一個見證,是多元化中國發展前行所不可或缺的公共話題討論的一次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