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執(zhí)迷國畫之美,嚷嚷著要學(xué)國畫。母親拗不過我,把我送到了百里之外的縣城,參加了國畫培訓(xùn)班。初始,我喜歡用或淡或濃的色彩把整張宣紙畫滿,自以為,“濃妝淡抹總相宜”才是美。可老師告訴我,國畫之美,美在“留白”,“留白”可以使整個畫面層次分明、濃淡協(xié)調(diào),那些未曾著色的白,自然灑脫,恰如少女臉上的一抹緋紅、一絲羞澀,有含蓄之美,相形之下,畫里的色彩又有了大氣之美。久而久之,我知道,“墨分五彩,計白當(dāng)黑”才是書畫的最高境界,正如詩歌講究“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音樂有“無聲勝有聲”的余韻。
其實,“留白”在國畫里是藝術(shù),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在人生里是生活,是空滿的哲學(xué)。
曾經(jīng),看過一則禪理故事。一位富商總覺得自己不夠快樂,希望禪師指點迷津,禪師拿起水壺,不停地向杯子里面倒水,水溢出了杯子,富商以為禪師老眼昏花,于是提醒道,“滿了,滿了,不要再倒了。”禪師說,“你的人生就像這個杯子,已經(jīng)滿了,什么東西也裝不進(jìn)了。”富商頓時醍醐灌頂,從此樂善好施,日子過得充實而快樂。
路過一座城,后來回想起來,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是高樓大廈,不是琳瑯滿目的店鋪,而是一灣湖水、一座小山、一片林子,要不就是一座老式宅院。這是城市的“留白”。“留白”是城市的生命,決定了一座城市未來發(fā)展的空間。只是,這樣的“留白”太少太少。
躋身在一座城里的你,又有多少人生的“留白”呢?寒窗苦讀十載有余,后又混入喧囂的社會摸爬滾打,當(dāng)人生有了閱歷,生活有了起色,已是人到中年。而后呢?事業(yè)小成,生活豐足,卻是換了房子想換車子,更有甚者,還要換妻子、丈夫。當(dāng)歷盡悲歡離合,受盡苦樂,人生驀然進(jìn)入老年。再回首,往事如煙,自己只是日復(fù)一日地在填補人生的空白,到頭來,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娜松炊闪巳松呢?fù)擔(dān),弄不好,就是人生的災(zāi)難。
人,往往就是這樣,得到的東西不懂得珍惜,得不到的東西又想都得到。結(jié)果是,得到的越多,越被生活所累。畢竟知足才能常樂,凡事適可而止,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其實,人生如畫,出生那天,我們都是一張白紙,然后,在童年里涂鴉,在少年里布局,在中年里涂上淡彩,在老年里抹上濃妝,最后,老去的那一刻,畫才算完工。
不難想象,如畫的人生,“留白”是常態(tài),是給生命憧憬,給生命追求目標(biāo)的樂趣。生命有了“留白”,便有了選擇的余地,有了努力的方向,此時的生命,是積極向上的。反過來,生命沒有了“留白”,看似十全十美,卻不知道,這時候的生命正如極致綻放的花朵,下一刻是凋謝;正如人登上了巔峰,四面都是下坡路。
給生命一點“留白”吧,只有這樣,人生才更加精彩、完美。
(摘自作者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