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二戰紀實小說《遙遠的橋》,背景是1944年6月盟軍成功地在諾曼底登陸后,德軍大舉敗退,一度荷蘭境內已經沒有德軍有組織的防守。盟軍經過幾個月的快速推進,由于士兵的極度疲憊和補給的缺乏,只能停在荷蘭的邊境上。
所有人都相信,戰爭已經到了關鍵的轉折點,德國人正瀕臨崩潰的邊緣。英國國防部作戰局一位保守的局長,甚至在9月6日特別提到:“如果我們以近來的速度前進,那么28日的時候就應該到達柏林了……”
這個時候,美軍的巴頓和英軍的蒙哥馬利都在拼命爭取補給,以便能夠繼續前進,成為第一個打敗德國的將軍。
為了贏得競爭,英軍元帥蒙哥馬利提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作戰計劃——派遣傘兵和滑翔機運輸的部隊奪取一系列跨度達64英里的渡口,為坦克部隊打開一條走廊,出其不意地進攻德國本土。
此前,蒙哥馬利素以小心翼翼而著稱,他也是憑借這一點打敗了號稱“沙漠之狐”的德軍名將隆美爾,一戰成名。所以這樣大膽的計劃從他的嘴里提出,讓很多人感到無法相信。以至于后來德軍元帥莫德爾繳獲了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但是他卻花了幾個小時來說服自己,這份計劃是真的,而且還是蒙哥馬利制訂的。
這個大膽計劃成功的前提條件是,德軍在以上渡口都是老弱殘兵,或者根本就沒有什么有組織的抵抗。在參謀部,這個行動甚至被描繪為一次“社交聚會”。在這種假設的鼓舞下,傘兵們帶著自己的寵物雞、足球、相機,甚至跳舞鞋就出發了。
但事實上,德軍那些地方的兵力在迅速增強,不僅有大量參加過東線戰爭的老兵,甚至還有兩個裝甲師。和所有失敗的行動一樣,這些情報也同樣被送進決策部門,但是“在到處彌漫的樂觀主義氣氛中”,這些情報完全被忽視了,理由現在看來完全蠢不可及——沒有理由認為敵人會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一個強調這些不利因素的參謀甚至被醫生“強制休息”。這正印證了加爾布雷斯的一句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預言災難,才需要勇氣。”
這一行動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在著陸后,英軍傘兵發現,瘋狂圍攻他們的正是那些被情報部門判定“已經被消滅或擊潰”的部隊。英軍第一空降師1萬余人在苦戰9天后只有不到1/4的士兵突圍,其余都被俘和陣亡。
讓人很難相信,就在3個月前,幾乎是同一批人周密策劃并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兩棲登陸行動。
(摘自《IT經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