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基礎學科的政治課,依據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教學觀念、教學思想上都有了嶄新的變化。課程改革成敗關鍵在于教師,因此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新課程理念下的政治課“活”起來,讓學生感興趣。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在此作些初步探討,供同仁參考。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不僅重視傳授知識的過程,更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那么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主動創設。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難報三春暉》時,讓學生熟悉并吟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世上只有媽媽好》《燭光里的媽媽》等歌曲,同學們聽得嚴肅認真,情感升華,其感恩之情就會油然而生。在歌聲中溫柔細膩的母愛、深沉嚴格的父愛便展現在面前,進而體會父母對子女的無私奉獻,培養親近父母的情感。適當引入音樂,可使政治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重視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各種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發揮創新精神創造條件,達成課堂教學呈現更開放、更富有生機與活力的局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究與嘗試了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效果很好。如教學“豐富多彩的文化”前,我擬定了在課堂上舉行一次“多彩文化大比拼”活動的計劃,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各個國家、民族的優秀文化,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學生通過瀏覽互聯網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動有趣的少數民族風俗和風情,競相在課堂上展示,整個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實行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實行鼓勵性評價是提高學生自信心的重要環節。當學生完成某項任務后,老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表揚他們,給予適時、適度的評價,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甘露,學生就會對自己的學習更加自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避免使用命令式語言、灌輸式的口吻,而堅持用啟發式、鼓勵性、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還有嗎?”“你的分析是不是這樣”“這樣很好”“我想作一點補充”“如果這樣說是不是更好”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這樣有意或無意地改變語言的表述,從引導學生健康的心理入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以教學為載體、為橋梁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充實教學內容,使新課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課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陳東紅.如何讓初中思想政治課活起來[J].新課程:教研,2011(6).
[2]曹永新.新媒體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6).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