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依然以閱讀教學為主,而閱讀教學的新授課部分如果一直采用導入—新授—總結(jié)這一單一模式進行,必定會讓學生產(chǎn)生倦怠。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在過去的一輪循環(huán)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上課前的三分鐘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層次以及各年級語文學習的側(cè)重點,以年級為階段,分別采用下列形式,將新授課的課前三分鐘有效利用起來。
一、自我介紹與美文推薦相結(jié)合,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初一新生剛剛進入新的學校,來到一個新的集體,盡管有六年小學的學習作為鋪墊,但是系統(tǒng)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較差。因此,初一開始,重視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在形式上,第一階段采用自我介紹,按學號順序,學生提前準備,在語文課鈴聲響后,首先由學生作自我介紹。這樣,不僅讓學生做到相互認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口頭表達能力也隨之增強。但是在這一實踐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尤其是有些學生不會組織語言,教師及時引導;還有極個別同學,語無倫次,根本無法完成這一任務,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情況,并提前給予這樣的學生單獨指導,讓他寫好草稿,脫稿無法完成就讀自己寫的自我介紹,并多次給他提供機會。自我介紹是第一階段,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就可完成。
在自我介紹階段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選擇美文推薦的方式。平時要求學生多閱讀課外的美文,多積累好詞好句,在語文課的前幾分鐘,按順序讓學生上講臺朗讀自己所讀的美文,讀完后將自己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或者推薦的理由告訴同學和老師。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還可以更好地檢測學生的讀書效果,同時還能與每年區(qū)教研室組織的“美文推薦”活動相結(jié)合,更為學生的作文積累了素材,可謂一舉多得。
二、名著故事與課前小演講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進入初二,在初一口語訓練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組織與思維能力,主要采用講述名著故事與課前小演講的形式。
1.名著故事講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初中學生要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從2012年中考開始,對名著的考查也達到十部之多,平時教師會采用各種辦法督促學生閱讀名著,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和空余時間讀規(guī)定的名著。在布置學生課后閱讀名著的情況下,可以要求學生在語文課的前幾分鐘講述名著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一個學期下來大部分同學都能掌握兩部以上名著的具體內(nèi)容。同時還結(jié)合讀書卡制作比賽、長篇小說知識競賽等方式更好地鞏固了名著內(nèi)容的掌握。
2.課前小演講
為了避免單調(diào),教師可以采用課前小演講的形式,課前小演講限時三分鐘,這樣的方式有何好處呢?
首先,它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把準備好的內(nèi)容表達出來。要求明了、輕快、準確、令人信服。通過演講,學生內(nèi)在的表達能力在教師和全體同學面前真實地外傳。“三分鐘演講”使學生比較準確地了解自己的表達能力。如在講話中語言是否準確,吐字是否清楚,聲音是否洪亮,節(jié)奏是否合適,聲調(diào)是否恰當,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實等。在講話中,學生看到了別人,也看到了自己,講評別人的同時,也在規(guī)范著自己。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果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每人每學期寫作文八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總是不甚明顯。通過“課前三分鐘演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要想三分鐘演講取得較好的成績,演講前必須要組織好材料,經(jīng)過立意,構(gòu)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說的過程也是寫的過程,要想說好必須寫好,不能應付,這樣就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最后,“課前三分鐘演講”為進行思想教育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因為學生的演講內(nèi)容多為身邊的所見、所聞、所感,內(nèi)容豐富多彩。諸如理想抱負、人生價值、社會生活現(xiàn)象、個人生活感受、班級活動、家庭關(guān)系、讀書心得、理論研究、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等,這都對學生具有教育意義,如涓涓細流,滲入心田。
三、名句默寫與字詞積累相結(jié)合,加強基礎(chǔ)訓練
初一初二重視口頭訓練,進入初三必須進入備考狀態(tài)。因此進入初三之后,語文課的前幾分鐘時間重點放在基礎(chǔ)知識訓練方面,具體的操作也分兩種形式:名句默寫與字詞積累相結(jié)合。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進入初三,面對中考這一重大考試,誰也不敢懈怠。因此,教學的重點也會向考試傾斜。古詩文名句的積累不僅能夠讓學生輕松應對中考默寫,更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深入理解名句,還能讓學生在寫作中靈活運用,增加作文的文采。中考要求背誦并默寫五十篇古詩文,這一任務十分艱巨,早讀課除了要求學生準備平時上課的內(nèi)容之外,還要求學生每天背誦一首(篇)古詩文。這樣,上課前默寫一首古詩或古文中的一段名句成了初三語文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學生集中背誦五十篇古詩文,感覺太難,而且容易混淆,將這一艱巨任務分解成每天一首,明顯容易掌握。
看拼音寫漢字在中考中盡管只有2分,但積累字詞,理解詞義不論對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都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優(yōu)美詞語與同學分享,具體采用的形式是在課前讓學生輪流報十個詞語給其他學生默寫,課后用小黑板校對。有錯的同學,將自己不會寫的詞語或者不懂的詞語通過查詞典,弄清字形、字義。這個過程看似很簡單,卻也讓學生有了不小的收獲。有些同學,為了精心準備這些默寫的詞,特意去翻看以前讀過的美文,這樣又促進了他的課外閱讀。當考試的時候遇到曾經(jīng)默寫過的詞語,當時搜集詞語的學生會感到異常興奮。
三個年級,重點不同,語文課前活動的形式也不同。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比如一開始初一的新生不肯開口,進入初二講述名著故事或課前小演講的時候,同學沒有及時做好準備,初三默寫難度高了,很多同學不能過關(guān),搜集的詞語過分繁難生僻等,這些問題很常見,都需要教師及時做好引導。
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是語文教師不懈努力和追求的奮斗目標,也是廣大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艱難課題。以上種種做法是我個人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參考文獻:
朱海秀.如何巧用語文課前“熱身”活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