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校高效率、快節奏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與詳細的指導,而影響培養學生這種主動性學習能力效果的好壞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包括老師的教育方式都有很大關系。學生從發現問題到相互之間的討論再到最終找到學習的方法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重要條件,也是開放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情境模式;自主學習;勇于實踐
培養初中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方法和老師的教育方式直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學生從發現問題到相互之間的討論再到最終找到學習的方法是鍛煉學生思維的重要條件,也是開放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
一、創設情境模式,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當問題比較復雜時,我們通過對問題進行情景化處理,使復雜問題變簡單,也能讓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從而更直觀地理解直到解決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這種方法就顯得極為重要。比如將所設的問題情境化,學生看到情景自主產生好奇與疑問,引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望,同時老師加以耐心引導,學生便能自主地通過對問題的好奇,從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學習“勾股定律”這節課時,引導學生解答問題從而產生疑問,進行發問,勾股定律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a2+b2=c2)。其中a、b、c分別代表三角形的哪三條邊,c這條邊所對應角的角度是多少?還有由勾股定律延伸出的勾股定律逆定律,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為a、b、c,則有關系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通過解答這些支問題,加深對這些問題的理解,這樣一來,不管是勾股定律還是它的逆定律理解起來就不會那么費勁了。學生理解了,解答問題也會容易許多。
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
遇到問題每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想法的對錯,都是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體現。通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碰撞,可能一部分簡單的問題就從這種交流討論中解決了。最后由老師解答學生的疑問。發散學生學習思維,不但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能夠使學生從與同學的討論中而獲得解題新思路,通過這樣討論而來的答案在學生的印象中更加深刻,也不容易忘記。
首先,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特別是不同于他人的一些意見和獨到的見解。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我們每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而你有一個問題我有一個問題,交換一下我們就會有兩個問題。同一道題能夠引起不同的疑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有些問題在討論中會被解答出來,這樣更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有少部分學生解答不了的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樣自然而然地把重點、難點都劃分出來,通過重點的詳細講解,學生對這些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問題也會加深印象。
其次,在課堂中講到某一個重要知識點的時候,應該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交流討論的方向是什么,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學習投影視圖這節課時,什么時候應該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呢?而學生之間交流討論的方向又是什么呢?在講完投影視圖定義的基礎知識后,需要學生進行投影的實驗,要求學生不光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快樂地獲得知識,同時在交流討論時能幫助不會的學生。在這種互幫互助的氣氛下學習,更能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隨之得到加強。
三、勇于實踐,啟發學生動手能力
在數學教學課堂上,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這樣使問題在學生面前更直觀,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例如,學習拋物線時,拋一拋,看看拋物線大體上的走向。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折一折,看看是否折完圖形能夠完美重合,通過實踐來學習,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也能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思維的開發源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也能通過實踐更好地理解問題、解答問題。
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給人魚,不如給人獲得魚的方法。那么平時學生在學習中就不再是單純的學習,而是要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學生自己解答問題,并將自己的疑問提出,在同學中展開交流和討論,通過交流討論的結果自己再嘗試著解答問題。這樣學生不僅僅是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這種學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了一個解答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的疑惑得到解答,同時獲得了解決疑惑的新思路。
其次,問題設計的層次,要以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方式為前提,要求切合老師的教學任務,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過程,簡單的問題做完讓學生對自己有了信心,才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從而自主學習。
最后,無論問題的答案對或錯老師都要肯定,給予學生及時表揚和鼓勵。不能一味地對學習好的學生表揚,對學習差的學生批評。這樣容易讓部分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在對學生解答問題時要系統并且有重點地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總的來說,想要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就要通過靈活運用,耐心引導,詳細地解答才能使教育體系更加完善。自主學習與被動學習所取得的效果大不相同,與其讓學生在被動壓抑的環境下學習,不如讓學生發散思維充分利用與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和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習。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并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參考文獻:
翟恩國.尊重主體精神 促進個性騰飛:淺議初中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13(19).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