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語文高考中占60分,平時指導學生寫作就是語文教師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到了高三,作文教學面對著各科學習任務繁重、學生關注度下降等問題,教師到底怎么做才能提高效率,這是一個問題。在這里,我想談幾點自己的拙見,與大家交流。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還是要培養學生對寫作的熱情。見過諸多學生提起作文反應就特別強烈,皺眉、唉聲嘆氣。試問在如此心理狀態下,怎么能寫出打動自己和別人的作文呢?
做法一:展示自我,表達真情實感
進入高三,我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明白,寫在試卷上的絕不是一篇應試的文字,而是展現自我內心世界與風采的機會,是展示我思、我感的機會。既然要展現自我,當然必須要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一點乍看像是老生常談,但其實在高三這個當口,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的閱歷越來越豐富,思維越來越趨向成人化,對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時的作文,再要求他們抒發真情實感,這一要求,使學生從之前的生搬硬套、模式化中跳出來,所寫的東西開始有了感情的投射、有了心靈的投放,寫作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即使不夠成熟和完美。
做法二:讀優質作文,找差距
給學生樹立榜樣也是激發他們上進的一個好方法,寫作上也不例外。于是歷屆高考中的高分、滿分作文就成了我的重要憑借。我會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朗讀一些高分作文,對于其中精彩的語句、文段,也會讓學生進行摘抄、賞析。有的時候,也會從中選取題目讓學生寫,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和一等文的差距并努力,無形中就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做法三:明確文體
學習中,有的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忽而議論、忽而記敘、忽而又抒情,文體混亂,你要問他采用的是什么文體,他也說不上來。作文有著屬于它的一些規范,這時候就要著力從文體方面給學生的作文定型。所以,我又專門開了一節課,講解作文都有哪些體裁,其實這些理論學生是知道的,只是在運用的時候有偏差。我這一次加上了許多學生的例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比如,在寫議論文時,學生也明白議論文三要素缺一不可,可在寫作過程中,卻有一些學生會省略論證過程,用大量事例來堆砌作文,針對這種情況,我會選擇一些論證好的作文進行展示。除了議論文,還有許多學生喜歡寫別的文體,我會鼓勵他們嘗試,幾次下來我看看效果,如果不好我會建議他們還是選擇比較穩妥的議論文;如果確實很有思路,我會在這個方向繼續指導,力求完善。作文就是要定型,讓學生明確在今后的寫作中自己比較傾向于采用哪種文體。班里有個男生,文筆優美,喜歡寫抒情散文,但我發現他并不能很好地在抒情中體現散文的“神”,所以我還是引導他定型寫議論文,但是加上本身的抒情文筆,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議論文在他筆下初具雛形了。
做法四:細節上推敲,找到優勢所在
除了在文體上有一個明確的選擇,其他方面也需要教師把關。這一點看似簡單,卻最需要耐心與時間。我會仔細分析每個學生的作文,找出他的優缺點,力爭在作文時揚長避短。以議論文為例,長于思維的可以選擇較新穎的論點,邏輯性好的在論證上多下工夫,語言精彩的就用語言為作文添彩,要是在這些方面都平平,就建議他加大閱讀量,用與眾不同的論據吸引讀者。總之,要將優勢最大化地展現,作文就會越寫越精彩。說到這里,我想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有個學生,每次作文開頭都有一段排比,可是卻總是和后文沒什么關系,幾次下來我發現他的排比大同小異,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句。原來他是想用這種方法來使作文顯得鏗鏘,可用得不好反而適得其反了。后來在我的建議下,他摒棄了這種寫法,轉用直接入題的方式,作文一下子簡潔明快了許多。
將以上兩個重要方面具體落實,學生的作文可以說是基本成型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改正作文中一些細小的毛病,讓作文穩中求升。這些都要靠后期的評改來完成。在評改上,我想說兩點有效的做法。
一是及時批改,迅速反饋。高一、高二的時候,作文批改在一周左右,可到了高三,學生的知識量陡然增加,天數稍長就會使他們對于上次的作文記憶不清晰,所以,我在保證批改質量的基礎上爭取在三天內完成。而且不再像以前一樣直接下發,而是用當堂讀或投影儀的方式,讓他們在對自己的作文還存有記憶的時候及時了解這次作文寫得好壞與否,效果比較不錯。二是由單純的教師評改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完全由教師評改的傳統模式有自己的優點,但也有學生不夠在意的弊端,之前也曾設想讓學生參與進來,但高一、高二的學生水平有限,未敢嘗試。到了高三,在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我選取了合適的題目,以一對一互評、小組寫評語、當堂點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果然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氣氛很熱烈,在作文評改的同時,學生甚至自發開始互挑文中的錯別字等等,取得的效果比我想的還要好。
以上就是我從幾年經驗中總結出的方法。我最深的體會是:我愿不斷努力,與學生共同成長,讓學生在作文的天空中翱翔。給他們插上高飛的翅膀,同時也強大了自己。
參考文獻:
劉恩博.試談高中作文指導策略[J].考試:教研版,2013(7).
?誗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