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作文訓練中存在著諸多誤區。就這些諸多誤區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初中作文訓練有一個較清楚的認識。
關鍵詞:作文訓練;以人為本;應對方式
對于語文學科來說,作文可謂是重中之重。初中生作文訓練中存在著諸多誤區。本文就對這些諸多誤區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初中作文訓練有一個較清楚的認識。
一、作文訓練之必要
作為初中生,還處在青少年階段,也正是形成自己思維萌芽和發展的階段。因此,加強初中生作文訓練非常有必要,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可是,如今初中生作文訓練中卻存在著許多誤區,對初中生思維的發展不利,同時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那么,作為教師應該如何采取相對應的方式呢?下面筆者就作文訓練中的誤區及應對方式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作文訓練中的誤區
1.老式作文訓練禁錮了學生
新課改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讓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是,舊式的作文訓練是老師讀范文,然后出作文題,很容易形成一種機械式教學,造成學生被動地學習。剝奪了學生的創造空間,也就無法發展學生的個性,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無從體現。
2.應試教育抑制了學生的作文創造力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對學生評估要“實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因此,作文題大都是應試性的,對作文創造力的考查就很少,這種應試教育的導向無形中影響了初中生作文訓練的傾向性。葉先生談作文時說過要“入其境,親其情”,可應試教育讓考試機制標準化,又怎么能讓學生有自己的創造呢?
三、作文訓練的應對方式
1.創造性作文訓練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創造性本質上是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發展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因為它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以此來發展學生的個性。
因此,在創造性作文訓練中運用這種模式,更側重于對學生探索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能夠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盧梭說:“不能由你告訴他應當學習什么東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學習什么東西和研究什么東西;而你呢,則設法使他了解那些東西,巧妙地使他產生學習的愿望,向他提供滿足他的愿望的辦法。”
2.個性化作文訓練,開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豐而溪水活?!蔽覍θ~老的話略作了修改,老師引導就好像源泉,學生體會就如流水,只有教師引導好了,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才能永流不斷。那么,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有個性化的感受呢?
(1)老師要讓學生的思維發散起來
我在作文教學中就嘗試著讓學生在固定中尋找新的感受。于是就讓學生在熟知的故事中尋找新的突破點。比如《烏鴉喝水》的故事,我就引導學生把烏鴉生活化,從這一角度來發散他們的思維。一是辛勤的烏鴉。我們的父母不就像辛勤的烏鴉嗎?積攢著“小石子”,讓我們有水喝,這就是愛。二是性急的烏鴉。那些鋃鐺入獄的人,不就是性急的烏鴉,搬了個大石子,打破了瓶子,喝不到水。這樣一引導,學生的思維自然就活躍了,個性的感受自然就有了。
(2)老師要讓學生在細節上精巧處理
主要在于“練字”,也就是說在推敲用詞方面下工夫。一個詞用好了,一句話就活了,整篇文章也就有了亮點。舉個例子來說,我讓學生仿寫季節變化的句子。給了一個由秋到冬轉變的句子“樹影兒慢慢地瘦了起來”。學生都知道“瘦”字用得好,我就讓他們仿由春到夏季節變化的句子。有個學生就仿得很出色,說“樹影兒漸漸地豐滿起來”,這“豐滿”一詞用得就十分傳神。因此,學生的個性化感受就在精巧用詞上表現出來了。
在個性化作文訓練中,不會讓學生喪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學生不再是一種機器,而是一個和諧發展的自然人。葉圣陶先生說:“動用了自己的心力,嘗試去了解?!碑敻杏X寫作是一種樂趣時,便有了獨創成功的快感。這種快感足以鼓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增進寫作效果。
3.變革新的考試機制,讓學生作文更具有火花
新版語文教學大綱主張語文考試“要以主觀性試題為主,鼓勵學生有創見”。這種考試指導思想是令人高興的。李正存在談新課程時說:“課程改革與應試教育是有所矛盾的,應試教育很大程度上阻礙新課程的貫徹。如果考卷不改,教材不改,新課程無異于紙上談兵。”
總之,初中作文訓練中的誤區存在是由于教師沒有深入領悟新課改的精神,沒有把“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的價值觀。筆者所談的應對方式,其目的就是突顯“以人為本”的新課改本質,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發展,培養他們創新的能力,成為豐富多彩的自然人,從而讓學生的作文更有靈性。
參考文獻:
邢紅平.試談中學生作文訓練的誤區[J].中學語文園地,2003(21):47-48.
作者簡介:魏晶,女,1977年11月出生,學歷:本科,就職于江蘇省邳州市邳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