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學體操教學中,由于學生易受生理、心理等內在因素以及教材教法和場地器材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厭學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操教學的正常開展。著重從中學生對體操課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分析入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體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索,以期提高中學體操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操教學;厭學情緒;原因;對策
一、中學生對體操課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分析
(一)內因
1.生理因素
(1)身體素質方面。體操運動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基礎,特別是身體的協調性、靈敏性和肌肉力量。由于受到中考項目的沖擊以及體操教學的危險性,導致不少初級中學大幅度削減體操教學課時數,致使中學學生在體操動作(尤其是器械體操動作)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身體素質作為保障,即使領會了動作要領也難以完成動作。例如,雙杠中的掛臂屈身上成分腿坐,如果沒有足夠的上肢及腰腹肌力量以及協調性,這個動作是很難完成的,從而也就體會不到練習所帶來的成功喜悅,也就不能激發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便對體操的學習失去信心,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2)生理機能方面。在體操動作練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承受一定量的運動負荷,而中學生普遍肌肉力量較弱,小肌群發育不協調,興奮與抑制轉換速度慢,對運動負荷的承受能力小,而當運動負荷所要求的機能能力與練習者所具備的機能能力不相適應時,人體就會產生不適感或痛苦。現在的大多數中學生為獨生子女,受到長輩的寵愛,生活中缺乏應有的鍛煉,膽子偏小,畏懼困難,自信心薄弱,從而畏懼體操課,產生厭學情緒。
2.心理因素
恐懼心理是影響中學生對體操課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體操單個動作多,技術差異性較大,每個動作都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甚至有的動作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對于膽小、缺乏勇敢精神品質的中學生來講,由于害怕受傷,在練習動作時往往會產生身處危險之中的心理或預感某種危險就要降臨的心態,從而產生恐懼心理,如果看到有同學失誤或受傷更會在心理上形成一種負面刺激,加重心理負擔。另外,中學階段的女生進入青春發育期,隨著身體形態的發育成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自尊心強,好靜而膽怯,擔心在完成動作時失敗或害怕自己的動作不規范而被同學看不起或被譏笑,久而久之,由于思想負擔過重,焦慮情緒油然而生,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二)外因
1.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由于缺乏對學生的分析,沒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情出發,選擇的技術動作難度過大,學生雖經過努力,但也很難掌握,練習興趣自然就不大,如果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合理地運用教法,采取合適的誘導練習和輔助練習以及在運用保護幫助時站位和幫助的時機不到位、手法不正確,使學生在做動作時沒有安全感,從而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2.體操場地器材因素
通過調查得知,中學體操教學設施普遍存在陳舊簡陋、器材缺乏的現象,根本無法滿足體操教學的需要,一節課下來學生練習了幾次,根本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再加上學校對體育課安排比較集中,同一節課有多個班級同時上課的現象比較嚴重,造成體操課的開展更加困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之下降。
二、對策
(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提高體操課的學習效果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針對中學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采用針對性教學手段,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參與,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體會學習體操帶來的成功感,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如技巧中的“頭手倒立”動作,可以引導理科生從幾何學、力學角度分析“頭手倒立”的關鍵是什么;根據中學女生喜愛音樂、舞蹈和健美操的特點,教師可以把音樂、舞蹈、健美操引入體操課堂,讓體操課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體操課堂效率。
(二)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改善學習條件,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習技術和技能的基礎,也是消除恐懼心理、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和基本功的訓練。如在準備活動中,可以安排身體各關節韌帶的拉伸,課練中安排引體向上、俯臥撐、單腳跳、收腹跳等上下肢力量的練習。當然,良好的練習環境、精良的器械設備,可以防止學生產生保護性抑制。如,在教學中增加輔助器材,通過循序漸進的“誘導性練習”,逐步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提高課堂練習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設計
新穎的、恰當的教學設計對提高教學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多媒體技術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的今天,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圖、文、聲、像等優勢進行教學設計,使動作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和直觀化,提高學生對技術動作的形成與掌握速度。當然教師也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動作要領的講解要重難點突出,動作示范標準、流暢,以此提高體操教學效果。
(四)加大場地器材的投入,鼓勵教師自行研制、開發器材
場地器材是學校體育活動順利開展的物質保證,需要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思想重視和資金投入,及時補充和維修破舊器材,減少因器材不足而引起教師之間的需求矛盾。同時,鼓勵體育教師自行研制、開發體操器材,在保證體操教學安全順利開展的基礎上,提高體操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麗娟.對體操教學改革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1(12):13-15.
[2]王錦芳.學校體操教學的憂患與對策研究[J].浙江師大學報,2002(2):116-117.
?誗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