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有著顯著的優勢,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使語文教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直觀,使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難點知識;教學情境
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效地統一了聲、形、光、電等,營造了有助于學生感悟和認識的教學情境,推動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地學習,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學習與掌握教學知識。多媒體技術有著化零為整、化難為易、化虛為實、化小為大的作用,往往能夠使單調、乏味的教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呢?下面,筆者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難點知識和問題的時候,教師應當給予實時性地指導,可是對于一部分難點內容,盡管教師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是也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為此,教師需要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以使教學的難點知識得以突破。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出師表》這一篇課文的時候,需要轉變之前僅僅讓學生學習和理解關鍵句、詞、字的教學方法,而是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當中有效整合關于出師表的一些歷史人物(劉備、諸葛亮等)的視頻片段,進而讓學生的認識不僅僅是教材課文當中那一部分乏味的語言文字上。這樣,教師以不同的層面與視角對課文內容進行解釋,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也變得簡單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
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就是情境教學法。情境是指“情”和“境”的統一。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有著不少感人至深的課文,這一部分課文的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人性的美。然而,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影響效果不夠深刻,而多媒體教學課件恰恰可以體現理想的效果。倘若教師可以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以使學生融入一定的氛圍當中,那么就能夠讓學生更有效地感受真、善、美的含義。例如《鄉愁》體現了作者思念親人和家園的感情,倘若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通過婉轉低回的樂曲,然后配上如訴如泣的朗誦,以及配上夕陽照耀下的大海,那么就能夠讓學生完全沉浸在其中的韻味中,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滿吸引力與趣味性的事物能夠加深記憶效果。興趣這種心理特征是人的一種趨向,它產生于相應的情境當中。如果一個人對某事物產生興趣,就能夠主動、積極地探究,且充滿極大的熱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生動、聲情并茂、情景交融,不但給學生帶來了認識的感性素材,而且引導學生概括、綜合、探究表象,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教學課堂的氛圍。例如,教師在教學《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這一篇課文的時候,由于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不夠開闊,可能很少有學生知道巴特農神廟、巴黎圣母院、羅馬斗獸場等,教師能夠通過互聯網絡搜集有關的圖片和信息資料,且制作成為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學生看到這一系列圖片的時候會變得非常興奮,進而能夠實現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
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將本來應當實施板書的教學知識整理到多媒體教學課件當中,這不但使板書的時間大大減少,而且讓學生與教師的精力都向知識本身集中,這給教師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使教學的整個進程加快。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夠以錄像、動畫、聲音、圖片等手段輸出不容易看到的事物、較難呈現的動作、抽象的事物等,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激發學生的各種感官,以使教學知識的難度降低,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認識習慣來構建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材有著非常多的知識內容,對于一部分較復雜、費時費力的課文,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加以呈現,常常能夠實現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對于《斑羚飛渡》這一篇課文來講,其中非常感人和引人沉思的情景是老斑羚以自我的身體給小斑羚充當“踏板”,通過犧牲自我使小斑羚生存下來,這是整篇文章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為此,教師需先要求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通讀,進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然后教師通過事先制作好的動畫課件為學生呈現這種情景。在學生看到小斑羚在陸續成功飛渡的過程中,也體會到老斑羚在“咩咩”聲中掉下深谷的犧牲精神,從而被他們的高貴精神所感動。除此之外,在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中,因為空間與時間的制約,難以全面、系統地呈現課文補充知識信息與學生感興趣的練習題,而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的結構。
總而言之,科學、合理、靈活地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融入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當中,從而使教學知識變得更形象、直觀、生動、通俗易懂,進而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知識,有效地溝通了課外和課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也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劉一奎.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憂思錄[J].教育教學論壇,2012(28).
[2]楊開貴.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語文教學三維目標[J].教育教學論壇,2012(37).
[3]李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華章,2011(24).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