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農村初中的問題學生和學生的問題都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成為廣大班主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多年來一直在分析原因,探究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現在就農村初中違紀學生的教育管理策略談談個人的做法。
關鍵詞:農村初中;違紀學生;教育策略
一、正確對待
經常聽一些班主任抱怨,說給自己的班里全分了些壞學生,我就深有感觸。俗話說:一群羊里面肯定有個饞羊,一群人里面也肯定有個多事的,所以一個班級內部存在搗蛋學生也屬正常。問題的關鍵就是看怎樣去放一群羊,會放羊的,并非全用棍棒,而是一聲吆喝,一聲響鞭,一個動作,羊們就乖乖爽爽。當然會帶班的,如果調教有方,也并非全是狂風暴雨,拳腳相加,反而和風細雨,一些看似簡單的措施,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原因就在于要正確對待,要把學生當人看,在于怎樣防患于未然,出了問題,在于如何想方設法使其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因為學生的好壞并沒有什么標準,“壞學生”會做好事,“好學生”也會做壞事,教育得法,“壞學生”可以變成“好學生”,反之,“好學生”也會變壞。
二、教育策略
1.家訪
任何事情都有其發生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現今的農村,由于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大多數中年夫妻都外出務工,家里就剩留守老人和孩子。這種隔代的家庭給學生帶來的當然是心理缺失,孩子們在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氛圍,長期處于無人管束狀態,享受不到父母關愛,于是遲到、曠課、不交作業、抽煙、惡作劇,甚至與同學打架、談情說愛、賭博、離家出走等現象時有發生。所以班主任就得主動去家訪,了解這些現象背后的根源,然后與監護人共同商議教育策略,以督促這些問題學生健康成長。
對于那些由于隔代教育所造成心理亞健康的學生,班主任則要多與他們談心,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真正了解他們內心的痛苦與需要,多給孩子們帶去一點父母似的關愛,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樹立擔當意識,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2.怎樣批評學生
學生違反了紀律,當然要批評教育,但批評也要講究方法。還記得自己當年讀初中的時候,班主任教育違紀學生,就是當面打幾個耳光,嚴重一點的,就上報學校給處分。但現在要求既不許體罰學生,還得解決問題,這就要求班主任要不斷摸索改進工作方法。
(1)寫說明書。往常,有學生違反了紀律,班主任就讓其寫檢討、寫保證書。學生就會對照校紀校規,寫一篇洋洋灑灑的悔過書,先反思所犯問題的嚴重性,再表明改過的決心,看似深刻至極,其實只會讓學生越來越討厭,收效甚微。我相信有個別學生的確很壞,但我更相信他們的內心一定也有真善美的種子,所以我就讓他們寫違紀說明書。要學生把自己違紀時的心理真實描述出來,讓他們把想要發泄的情緒發泄出來,然后得到內心的平靜,反思自己的行為,認識并討厭自己的過錯。因為其實他們比我們更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2)一般不當眾批評。記得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火氣很大,經常在課堂上發脾氣批評學生,有時還對違紀學生進行體罰,但后來發現這種方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批評違紀學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學生做了比較過分的事情,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而且學生本人性格比較外向,就可以當眾批評,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如果所犯錯誤問題不大,或學生性格內向,就不要當眾批評,可以私下找學生了解情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最好不要當眾批評,畢竟學生也有自尊,當面批評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產生自卑心理。
(3)平心靜氣,寬以恕人。有些班主任,不在意平時的教育工作,對學生放任自流,出了問題,就在班會課集中處理,而且方法也粗暴簡單,一頓臭罵,要么拳腳相加。要知道現階段的學生,叛逆心理都較強,你越動氣動怒,他們那根調皮搗蛋的神經反而越挫越勇,有時候就對著干。倒不如和風細雨,于無聲處見效果。
(4)找優點。大多數班主任教育違紀學生,都是以批評為主,上綱上線,指責問題的嚴重性。但后來我發現,長期一味地批評會使學生失去自信,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以至于對批評產生麻木感。所以我就換了個角度,變批評為找優點。再搗蛋的學生身上也有閃光點,比如勤勞、誠實、會唱歌、字寫得好、愛幫助同學,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也有優秀的一面,進而為自己的過錯而感到羞恥,這樣教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3.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對違紀學生的教育,一味地講大道理,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所以我就嘗試著用班里的一些小事說理,去感化引導違紀學生。比如某大同學在周日來學校的路上用自行車幫小同學帶干糧,一位學生從家里給老師帶了一些打火爐子的干柴,某同學經常幫殘疾的同桌打開水等等,這些身邊的點滴小事,其教育效果卻并不小。
常言說:人之初,性本善。教育是一個千姿多彩的體系,尤其對那些農村初中違紀學生的教育,更需動更多的腦筋,發掘感化他們心底的善性,讓他們也能在愛的召喚下,找到通往理想的光明大道。
參考文獻:
[1]龐媛.論如何勝任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S1).
[2]周曉兵.淺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寬與嚴相結合[J].成功:教育,2009(9).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