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學科,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體驗。它是文本與教師、學生的生活體驗撞擊出的火花。只有擁有情感的語文課堂才是生動活潑的,也只有擁有情感的語文教學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
一、語文老師應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提高自身情感素質
情感認知教育最終要通過語文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得到落實,因此語文老師的情感素質決定著情感教育活動的成功與否,語文老師只有具有較高的情感素質,才能通過言傳身教把積極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般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質:首先初中語文老師必須真的喜愛以及熱愛語文教學工作,對語文教學有著深厚的情感,只有熱愛語文,熱愛教學工作,教師才有可能將隱藏在課文中的積極情感傳遞給學生,學生才能夠體會到作者寓于文章中的情理。其次,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語文老師只有喜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提升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二、善于選取初中語文教材中情感認知教育的素材
語文老師要善于從平時的語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如人教版第一冊的課文《生命,生命》,作者通過描繪危險境地中不斷掙扎的飛蛾,墻縫中不斷生長的瓜藤,聽診器中不斷傳出來的心臟的搏動,熱情謳歌了生命的旺盛和涌動。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春》,通過描繪春天嫩綠的小草和樹葉、美麗的花朵、可愛的小鳥、牛背上的牧童和地里勞作的老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春天,語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來感受生命的活力和朝氣蓬勃,達到情感認知的教育目的。
三、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在備課過程中,語文老師需要從文章所寫的時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歷程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作品,體會作者創作時的匠心,重現作者創作時的情景,使學生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受語文教材中蘊含的真摯情感。比如,在講授八年級課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父愛的偉大,語文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一些有關親情的優秀音樂作品,如劉和剛的《父親》,通過悠揚的歌曲和老師對背景知識的介紹,學生感受普通父親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關懷、真誠與善良,很好地理解了生命的誕生成長是多么不易,學會感謝周圍關心他們的親人。
四、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創設多樣的情感情境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感觸,若憑死板硬套、照本宣科的講授方式是不能很好地取得效果的,因而語文老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來創造多樣化的情感情境,以達到讓學生在學習必要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深化思想、凈化靈魂、提升情感修養的目的。如在《岳陽樓記》的開頭,通過展示岳陽樓的圖片和名人騷客的題詩題詞,營造風寒露冷、天高水闊的情境,感受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
情懷。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