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于2014年11月12日邀請吉林省教育學院歷史教研員張老師來我校指導教學,并請張老師給全校教師做了一場教學指導報告。我是一名數學老師,本以為歷史教學和數學沒有關系,但是聽了張老師的報告,發現雖然學科不同,但是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是相通的。平時在教學中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此次一經教研員講解,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只是缺少理論的指導。
事實上,每位老師在平時教學中都有這樣的教學經驗:同樣一堂課,用不同的授課方法、不同的授課態度,學生理解接收的效果大不相同。所以,平日里我們的教學反思實際上就是一節課例研究。本學期我擔任高一數學教學任務,下面談談本學期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節課“復合函數的單調性”的課例研究。
“復合函數的單調性”是高一數學必修一的最難點和重點。難在既抽象,又無法系統證明(對于基礎較高的學生可以簡單介紹證明方法)。在無證明的情況下直接使用結論,學生就有些難以接受。下面就詳細闡述我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
第一節課在一年一班,我開門見山地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攻克函數部分的最難點,復合函數的單調性,首先看例題:例1.求函數y=2x■-3x的單調區間。接下來按部就班地講解第一步:原函數由兩個基本初等函數構造而成;第二步,分別討論兩個基本初等函數的單調性;第三步,按照同增異減的原則在定義域內判斷單調性。在這種情況下的講解就有種生拉硬拽的感覺,學生能夠按照例題的步驟解決問題,但是習題解決之后,即使得到正確答案,學生還是一臉茫然,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做。于是產生了這樣一種現象:單純地為了得分而茫然地模仿例題步驟,也許當天能會,但是無法保證學生的記憶持久深刻,更談不上在將來應用這個知識點舉一反三。針對這種教學效果,我課后反復思考,并且把下一節二班的課串構了一節。因為如果不改進教學方法,下一節課還是這么一個局面。
第二次上課,我來到班級首先給出如下例題:判斷下列函數的單調性:(1)y=2x;(2))y=2-2x;(3)y=2x■;(4)y=2-x■。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解決。這是四個最簡單的復合函數,學生憑借已有的數學經驗可以得出正確答案,他們無形中就應用到了復合函數同增異減的單調性的判斷方法。雖然是從特殊的例子里得出一般性的結論,但因為它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辦法,所以當把這個結論應用到較為復雜的復合函數中的時候,大部分學生也能接受。這就使得局面有所扭轉,當進行較復雜的復合函數的計算時,不再是一頭霧水地得出正確答案的懵懂學生;而是興趣大增,稍有些得意自豪的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研究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課堂氣氛活躍,這是老師們一直以來追求的。學習的靈魂在于主動,學習的效果也因為積極主動而得以鞏固。
通過兩節課的教學對比,我感受到,其實兩節課的差別只是導課部分的一個小小變動,甚至微小到只是增添了一個看似簡單無比的例題。有些老師以為做簡單例題是浪費課堂時間,應該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事實上,學生的認知規律永遠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這個規律不起眼,可是效果卻無比巨大。正是這個簡單無比的例題將學生順利帶領到復雜地段,并且以簡單例題為工具解決了復雜問題。也許單從考試的分數上,得分率大致相同,無法看出一班、二班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作為授課老師的我,確切地看到了兩個班級學生在課堂上截然不同的反應。得出深刻而又直白的教學經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以上是我本學期從一節難度較大的習題課的課后反思中得到的啟發。在此也鄭重提醒所有老師:從學生的認知現狀出發,構建初級練習,從而引領學生進入更高一級的學習,這個規律好用
易懂。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