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青島版教材四年級下冊“2.3.5的倍數特征”一課時,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進行了充分備課。在前一節課,學生借助百數表很好地探究了2、5的倍數特征。第二節課我們來研究3的倍數特征。過程如下: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2、5的倍數特征,那么3的倍數會有什么特征呢?誰能猜測一下?
生1: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生2:不對,個位上是3、6、9的數不定是3的倍數,如13、16、19都不是3的倍數。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數個位上不是3、6、9,但這些數都是3的倍數。
師:看來只觀察個位不能確定是不是3的倍數,那么3的倍數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
師:先請在表中找出3的倍數,并做上記號。
一、自主探索,總結3的特征
師:請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生1:我發現10以內的數只有3、6、9是3的倍數。
生2:我發現不管橫地看或豎地看,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出現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剛才前面這位同學的猜想是不對的,3的倍數個位上0~9這十個數字都有可能。
師:個位上的數字沒有什么規律,那么十位上的數有規律嗎?
生1:也沒有規律,1~9這些數字都出現了。
生2:我發現3的倍數按一條斜線排列很有規律。
師:你觀察的角度與其他同學不同,那么每條斜線上的數有規律嗎?
生:從上往下觀察,連續兩數都是十位數增加1,而個位數減少1。
師:十位數加1、個位數減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發現“3”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12和21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加起來都等于3。
師:這是一個重大發現,其他斜線呢?
生1:我發現“6”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于6。“9”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于9。
生2:我發現另外幾列,除了邊上的30、60、90兩個數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數兩個數字的和是12、15、18。
師:現在誰能歸納一下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師:實際上3、6、9、12、15、18等數都是3的倍數,所以這句還可以怎么說呢?
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師:如果是三位數甚至更大的數,3的倍數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請大家再找幾個數來驗證一下。
課堂進行到這兒,很多老師就停了下來,接著進行大量的練習鞏固這一結論。這時一個學生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為什么各個數位上的和如果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呢?”是呀,面對學生的發問,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我也一時手足無措。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于是我上網查閱資料,于是有了第二節課的設計。
二、延伸課堂,挖掘3的特征
師:上節課我們探究了2.3.5的倍數特征,知道了一個數如果各個數位上的和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大家想過為什么會這樣嗎?
舉例來說:12是3的倍數,按照3的倍數特征,應該用1+2=3,3是3的倍數,所以12是3的倍數。那么,為什么要把1和2加起來呢?十位上的1表示一個十,假設是10根小棒,3根3根分,剩余1根,就是這里的1,與剩余的2根合成3,仍然能被3整除。
我們再來換一個數,15用1+5=6判斷是3的倍數,十位上的一表示10根小棒,3根3根分,剩余1根小棒,與個位上的5組成6根小棒繼續分,能被3整除。
生:那么153呢?
師:同樣道理,百位上1表示100根小棒,3根3根的分,會剩下幾根?1根。十位上5表示5個十,每個十3根3根地的分都會剩一根,5捆就剩下5根小棒,再與個位上的3合起來9根小棒,繼續分能被3整除。
師:仔細觀察,分完后剩下的數與數位上的數有什么關系?
生:是一樣的。
師:這就是為什么3的倍數特征要把各個數位上的和相加是3的倍數,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反思:一節成功的數學課要讓孩子經歷建構過程,積累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教育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教學的過程中,這樣獲得的結果才是鮮活的、生動的。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通過百數表探究規律—拓展數的范圍驗證規律—總結特征—運用特征解決問題—初步了解蘊含于特征中的道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收獲了知識,同時也收獲了終身受益的探究經驗和必要的思維方法。平時教學時,我們只是讓學生探究出2.3.5的倍數特征就行了,從沒有想到讓學生探究3的特征為什么要把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數學教學的真諦。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