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作為新課程改革下所提倡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對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以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
習慣。
一、創設自主探究情境
自主探究是構建自主性課堂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倍數與因數”中的“2、3、5的倍數”相關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帶著下面幾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如:①列出2、3、5的倍數。②思考2的倍數有什么特點?個位上的數字有什么規律?③任何奇數加1后,一定都是2的倍數?④75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問題,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實施自主操作活動
自主操作活動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要搭建自主操作的平臺,使學生在自主操作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做好鋪墊工作。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引導學生自主動手畫出長方體,然后找出“棱、頂點、面”等基本的知識點。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而且對學生下節課所學的表面積、體積等相關知識的理解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要讓學生手腦并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識。
三、實施小老師制度
所謂的小老師制度是從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度”延伸過來的,意思就是讓學生教學生,讓學生在模仿老師“教”的過程中鞏固知識,讓其他同學在“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可以實施“結對子”“一幫一”的活動,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進行學習,讓優等生以“小老師”的身份教給學生學習,之后,以小組的成績來評價結對子的效果,進而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為學生團結競爭意識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講完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之后,為了能夠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相應的知識,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小老師制度教學模式,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進行學習,比如: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進行一些試題的解答。如:①小明去年的體重是40千克,今年增加到46千克,請問,增加了百分之幾?②有一臺電視,原價1200元,雙十一降了300元,價格降了百分之幾?③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百分之幾?……鼓勵優等生幫助學困生去理解相關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來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而為全面提高本節課的效率作出相應的貢獻。
四、創設生活化情境
眾所周知,數學來源于生活,有用之于生活。在自主性數學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事實上,數學課堂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這是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的。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觀念,要有意識地將生活與課堂結合起來,以確保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輕松地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計”時,由于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時,為了給學生營造熟悉的生活環境,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對“5、6年級各班男生、女生的人數進行統計”,并自主做出復式條形統計圖,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且熟悉的知識點、生活化的情境對學生綜合知識利用能力的提高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上述之外,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想真正地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除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之外,還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數學課堂當中。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認真貫徹落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以及高效率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作出相應的貢獻。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