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可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須教。教師所務惟在啟發導引,使學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
關鍵詞:藝術美感;游戲;創新寫生
在我們的美術教育中,特別是小學美術教育,不能只把繪畫技巧的傳授當作最終的目標,更要做好學生的美術入門引導工作,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領悟美、欣賞美的同時,投入到創造美的活動中去。我在實踐教學中主要運用以下兩點來達到“不復需教”。
一、以評價促興趣,培養藝術美感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工作不應該只是單純地訓練學生掌握簡單技能,還應該在教學中逐步樹立起學生健康正確的審美意識。老師以評價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繪畫的興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美感。
有某研究指出,95%以上的人有自我貶低的傾向,而“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經常失敗,自我貶低的傾向更為嚴重。美術課上經常發現,有的學生明明是經過自己努力取得了成功,而他們卻不能體驗成功,把獲得成功的原因歸結于偶然,否認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再加上有的老師在課上總是表揚班里幾位畫得好的學生,其他學生雖有進步也得不到肯定,這樣長期下去,使一些學生對美術課沒有了興趣,有的甚至上課不準備任何工具與材料,不完成作業,這些學生認為自己天生不是學美術的材料,“破罐子破摔”,干脆放棄這門課的學習。
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我主張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繪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樂學、自學的境界。針對部分學生自認不是學美術材料的情況,我主張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當學生自己動手或是根據老師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時,教師要仔細觀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適當的贊美言辭是滋潤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說:“你的色彩用得很漂亮!”“你進步很大啊”“很好,就這樣畫!”“你畫的真棒。”學生從這些鼓勵言語中獲得了足夠的自信心,為下一次作業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這樣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會了自立、自強、自信、自主,今后無論干什么事他都敢于自己主動動手去做、喜歡去做。
此外,教師在鼓勵學生自由繪畫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引導學生進入聯想繪畫,像低年級的美術,特別是新升入一年級的學習,更是可以結合已經學過的簡單文字以及拼音字母,看它們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藏在兒童心靈深處無意識積累的模糊印象。通過繪畫活動加工創造,鞏固強化,逐漸過渡到用簡單的幾何形體和色塊去表現復雜的事物,發展抽象概括和藝術表現的創造才能。
二、以游戲促觀察,鼓勵創新寫生
我國當代著名的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曾告誡后人“學我者死”就很能說明這個道理。我們只要在學生作品中發現一點閃光的亮點就應當加以肯定,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逐漸開拓。教師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維評價兒童繪畫作品。
在教學中,我通過游戲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親身去體驗與發現技能、技巧。在沒有進行親身體驗與觀察物象的情況下,而一味地照本臨摹會使學生的思維定勢化,對臨本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強,離了臨本便無從下手,畫畫不再是一種樂趣,而是負擔。發展心理學認為兒童智慧發展的每個階段在宏觀世界的不同事物及其呈現形式的影響下,兒童有他們自己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方式,他們有天生創造藝術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寫生的機會,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物象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寧寫生勿臨摹”這是我提出的口號,在繪畫中要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對一種事物進行整體觀察(把握整體印象、感覺)局部觀察(分析事物的細節特征),多角度觀察(熟悉事物在不同視角中的形態造型),為創造、表現積累豐富的資源。并在觀察、分析、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發現表現方法,變臨摹學技法為探究創技法。我在上美麗的校園這課時經常帶學生去校園寫生,先讓學生畫學校的全貌,然后讓學生畫學校的一角、一樓、一室。多角度地觀察學校、了解學校,積累學校的信息,最后讓學生整理資料,畫出心中美麗的學校。同學們交來的作業都具有原創性,內容也很豐富。這樣讓孩子們真正體驗到學校的美,也增強學生對學校的
熱愛。
總之,在我們的美術教學中,我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糾正成人化的錯誤傾向,從傳統的臨摹教學逐步轉向比較科學的以自然為師的寫生教學中來,用創造性的教學改革模仿教學,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當同學們學會了怎么去自主繪畫學習,就可以利用大量的課余時間去寫生學習,在大街上、在超級市場、在活動社區、在田野里等地方同學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畫他們心中想畫的東西,畫出他們的心聲,畫出他們的理想,畫出他們美好的未來。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