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改的深入實施,我們的數學活動不再是單一的、被動的活動,而是在學生主動參與下的多樣化活動。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立足于數學教材,從學生的已知經驗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高效而精彩的數學課堂進行概述。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活動
“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無趣和沉悶,而且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選擇恰當的生活情境將學生引入課堂活動中,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也為了讓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授課的時候,我創設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某班一共有45人報名參加合唱團和書法班,已知參加合唱團的人數比參加書法班的人數多5人,兩個社團都參加的有20人,問參加書法班的學生有多少人?
情境二:某工廠有工人共28人,已知一個人一天能生產12個螺絲釘或者18個螺母,請問,如何分配人數才能讓生產出來的螺釘與螺母相配套?(1個螺釘與2個螺母成一套)
……
以上這兩個情境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所以,在授課的時候引導學生思考熟悉的生活問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基礎知識點,而且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進而有助于打破傳統簡單灌輸式的課堂模式,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組織自主性探究活動
自主探索是新課改所提出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是凸顯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素質教育下,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將以師為本的教學思想轉變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上,要相信學生,要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找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性質”時,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選擇了自主探究模式: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掌握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區別以及應用它們進行簡單的推理等等。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解決下面幾個問題:(1)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是否相等?如何證明?(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是否相等?請證明。(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是否互補?請自主證明。(4)如果兩條直線不平行,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和內錯角存在什么樣的關系?請舉例說明……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結束之后,獨立思考上述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助于精彩數學課堂的構建。
三、借助操作性動手活動
操作活動是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手段之一,該活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消除傳統課堂的弊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在動手、動腦中輕松地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兩個推論。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動手制作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然后通過折一折來驗證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相等,頂角的平分線垂直平分底邊。接著,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給出假設,并自主動手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素養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借助多媒體輔助活動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以其集視頻、動畫、文本、音頻等于一體尤其被師生所喜歡和接受,當然,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多媒體也被廣泛應用到數學課堂中。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和性質”時,為了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也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本節課授課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在同一個坐標系中y=2x2+x+1和y=2x2+x-1以及y=x2+x+1三個函數的圖象,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比。這樣不僅能夠節省時間,而且還能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同時,構建出多樣化的數學課堂。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豐富教學過程,確保學生在教師構建的輕松環境中獲得良好的發展,進而為學生全面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田世昌.如何構建輕松愉悅的初中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1(70).
?誗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