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呢?教師要精心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讓全體學生投入探究新知識的活動中,體驗學習,體驗創造,體驗成功。“教書育人”這么多年,包括我自己在內,在教學工作中,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扮演著“演員”的角色,而學生成了“觀眾”。根據主體教育觀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該是“導演”,學生才是“演員”。我就利用“巴特萊法則”的2:8原則,只用20%的“導”為學生提供條件,創造環境,指明方向,讓學生積極參與80%的“演”。數學教學法的改革,要力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尤其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些年我在教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讓學生大膽地上臺講解、總結、提問。我把它歸納為“學生主
講法”。
—、“學生主講法”的嘗試,效果明顯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要使學生學數學學得靈活、學得愉快,學以致用,就要使課堂教學真正達到師生共體,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鍛煉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我一改常規的教法,讓全班每個學生每日一節主講數學課,原想學習一般的學生,你讓他把第一天舊課內容陳述、總結,當天新課的重點、難點、疑點給同學們表達明白,肯定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每一位上臺講解的學生在下面都經過精心的準備,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了例題、練習題和相對應的習題,上了講臺,個個像“小老師”,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所知的教學目標,難疑點也提出來了,至于難解問題,有待老師講授。真正吃透一節課的內容,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上臺后慌而不亂,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吸引同學們。9年級(4)班的揚×同學,剛開始臉紅,不敢面對同學,語言易出錯,現如今上臺能很流利地、層次明晰地闡述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還可以做到邊說邊講,板書規范清晰,以學生的語言、學生的姿態,上課的效果甚佳。當然也激起下面的同學踴躍發言,積極配合臺上的學生自覺動手去做,同桌也可交流完成,一節課45分鐘,似乎很快,最后的課堂小結請了曹×同學表述這堂課的內容及得與失!這樣做有利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從而展現了他們的創新才華。
二、“學生主講法”的具體操作辦法
1.備課:每節課把安排好的同水平的兩名學生備進教案中,有時會提前通知主講學生加強預習的力度和檢查第二天講課的具體操作程序。
2.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力,各自拿出最佳方法,讓同學們跟著自己一同走進課堂,完成學習任務。
3.教師是“線”,正確點撥學生,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少
指責。
4.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教學的使用,讓每位學生自行運作,成功與否,參與為主,多安排幾位學生搭配結合,以達到預期效果。
5.按月總結評比,記入學生檔案,并在公開課上讓優秀學生亮相登場。
這幾年新教法的嘗試,我感觸頗深,效果也很明顯,所擔任的兩個教學班成績較好,班級有多人參加應用數學競賽均獲得名次,這也充分說明新教法的成功和它的可操作性。21世紀人才的培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學任務絕非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這不僅有利于改變目前重知識、輕方法、輕能力、重結論、輕思想、輕觀點的教學現狀,也有利于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適應目前學生的發展,當然學生的學也要通過經常討論、交流、相互借鑒,糾正自己的錯誤和片面的認識,不斷完善自我,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更有利于促進教法的靈活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
總之,要實施規劃好教學,就必須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更新思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課堂環境中增長知識和才干。
?誗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