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提倡“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最大效益。
關鍵詞:創設情境;教學手段;兒童活動;師生關系
有效教學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教師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收益,那么,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的有效課堂教學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促進有效的課堂教學生成
一節有效的數學課的教學,教師首先要用美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我在教授低年級小學數學課的時候,就注意模仿孩子們喜歡的兒童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并用他們熟悉的生活經驗內容創設學習情境,就很容易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到學習過程中,如我在講“統計”一課時,就想到了這樣一個情境教學法,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不喜歡吃水果呀?”生答:“喜歡。”“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做一個關于分水果的游戲好不好?”學生齊說:“好。”
我說:“同學們,過幾天要迎來一年一度的兒童節了,我們準備召開一個聯歡會,老師想為大家買一些水果。可是錢數有限,只能買3種,買什么好呢?請同學們分三個小組進行討論。”
于是各小組長組織大家開始進行活動,學生研究得十分開心,幾分鐘后我讓各小組長派代表上黑板上面,分別貼上自己喜歡的水果,然后進行分類歸納,得到數量最多的標簽的就是大家一致要吃的水果,同學們樂開了花,活動結束我就說:“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今天完成的學習內容是什么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就叫‘統計’。”這個教學案例是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中選取素材進行情境教學。讓課堂教學目標生成得十分有效,所以好的情境創設是保證有效課堂學習的重要條件。
二、運用美的教學手段生成,促進課堂有效學習的生成
美的教學手段,可以刺激兒童的感覺器官,又能豐富兒童的表象,還能激活兒童的思維、聯想和各種情感的活動。在教學中,我經常運用投影儀和各種直觀的教具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如我在教學“6的加減法”時就用綠色的吹塑紙剪了一棵大樹,又找了一些形態各異的猴子圖片,把大樹貼在黑板上,一些猴子坐在樹上吃桃子,一些猴子在下面觀望著,學生看過讓他們根據這個圖例來列式,孩子們看到這些有趣的猴子,都爭著搶著要回答老師的問題。可見運用美的生動的教學手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讓我們
的課堂教學內容生動地再現出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樣他們不但樂學,而且能有效促進知識的掌握和學生能力的生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讓課堂教學生成更有效。
三、創設情境讓兒童活動進入課堂,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愛動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小學生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本領往往是通過自身活動去實現的。在教學中我們只要遵循學生發展的規律,讓他們的這些活動進入課堂教學當中,就會將知識的系統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有機結合起來,讓課堂教學生成更有效,達成有效的學習生成。如我曾經上過一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積”一課,在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的:讓孩子們展示自己找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讓他們觀察并親手摸一摸。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特點,該如何來分辨,最后讓大家說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教學中我又進一步引導他們如何求不同形體的面積,學生通過自己的實物觀察比較,區分了兩個形體的不同,掌握了各自的面積求法,掌握得很扎實。由此可見,這樣的情境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僅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真正意義上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更喜愛數學學科的學習。
四、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讓課堂教學有效,充滿生機
教學無定法,但是一定要有章法。所謂的章法,我認為就是教師遵循兒童學習規律的同時,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不是教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理解課程標準,定位好清晰的學習目標,圖形教學一定要以幾何圖片、實物體為切入口,讓學生觀察、猜想。動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補一補等,要充分相信學生,讓他們大膽發揮想象,在學習過程中分組,讓他們合作,培養學生分析、發現、歸納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找到學習的快樂,找到問題和答案。教師只是針對性地去化解他們不能理解的難點,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更有實效性。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有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關系。筆者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誗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