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從古至今有很多國內外的功成名就的大家都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以及讀書給我們的身心帶來的好處。讀書的魅力一直都很大,讀書,讀好書,讀有益的書,可以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可以從書中作者的有趣描述中愉悅我們的思維,陶冶情操等?!皶凶杂蓄伻缬?,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知識和能量,它可以感化自己、感染他人,可以讓我們整個民族形成一條心,共同為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斗。所以,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讀書,要讓學生多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通過多讀書來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借助我們課本,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來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我們的語文課本只是例子,不是終點,我們要學會從語文課本入手,先教會學生如何閱讀,然后讓學生去閱讀更多的書。在語文教學中一定不能讓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課本知識,讀透課本中的文章考個好成績就足夠了,這是一個最不好的想法,學生自己束縛了自己,最終只會阻礙自身以后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兩者結合帶來的好處,讓學生愛上讀書,堅持讀書,以讀書為樂!那么,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到底有多大的好處,值得我們如此大力去推崇孩子做到這一點呢?
一、增強學生語感,提高理解課文內容的內主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笔侵笗x的次數多了,其意思就自然而然顯露出來了,也自然而然明白了。同樣的,學生平時要學會多讀書,書的種類繁多,而且每個作者跟每個作者的寫作手法不同,表達感情的方式也不同,介紹某一件事物也有可能用一種很新鮮奇特的方式來表達,初讀者,尤其是閱讀量還很小的學生,起初很難接受這樣的表達方式,沒有語感,然后對文章表達的感情也不能深入了解體會到。如果這一現象持續下去一定會讓學生產生厭惡讀書的情緒,所以這就要求改變這一現象,要求學生從多讀書開始改變。當然,并非說讓學生課內外加強閱讀,就使勁讓學生多讀,各種類型的都塞到學生手里讀。什么都講究一個循序漸進,沒有基礎的學生肯定不能一下直接拿來好多難理解的名著給他們看,這樣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最開始的時候教師不妨多一些耐心,先將課本上面的文章給學生講透了,然后再找一些課外的類似的文章給學生看,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課上講的方法來去理解這篇文章,這樣學生讀起來肯定就會簡單很多,而且我們提供給他們的文章肯定跟課本上的有不同之處,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下上面有什么不同,找一些可以借鑒的手法等學習??吹枚嗔?,思考得多了,慢慢地就會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遇到一篇新文章的時候就不會像剛開始那樣了,最后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文章。
二、讀書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學生的寫作能力得益于平時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以及日積月累的讀書知識精華。寫作手法和方法有很多種,我們不能要求學生一板一眼都按照教師的思路來寫作,所以按照學生的興趣推薦學生合適的文章,讓學生身心愉悅的同時學到寫作手法,這自然是兩全其美的樂事。古往今來,文章的寫作手法不斷更新,不斷創新,所以教師和學生作為時代的踐行者,一定要與時俱進,根據日常的課內外閱讀來找尋適合自己的東西,然后加以改進、創新,形成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寫作標志。
三、強化心靈,增加感情,還心靈一片安寧
學生現在有著繁重的課業負擔,面對考試的壓力,都想充分將時間利用起來用來多學一些知識,提高學習成績。把閱讀當做是浪費時間的事情,這其實是一種很不好的思想。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靜心,巨大的壓力經常會導致學生心理崩潰。所以應該多讓學生抽出一些時間來讀書,凈化自己的心靈,開闊自己的胸襟。在書中領略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威武壯麗,感受西湖的柔情美,感受國外藍色多瑙河的驚奇美麗……也可以通過閱讀跟隨作者一塊同文中主人公喜、怒、哀、樂,感受世間的酸、甜、苦、辣。慢慢看得多了,感受也就多了,心理也會慢慢變得強大起來,課業的負擔也就不再那么重了,心逐漸的不再浮躁,就能正確面對每一天的學習和生
活了。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的占多少,得之與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所以學生應加強課內外閱讀,成就屬于自己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張淑芳.如何利用多樣化教學提高學生自身語感[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2).
[2]葛明貴,李樹,張潔.青少年閱讀情感的內涵、特點與功能探討[J].皖西學院學報,2011(2).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