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思想品德這門課一直以來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死板、枯燥,致使學生根本找不到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作為思想品德教師的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進而為構建“動”起來的課堂打下基礎。
一、實施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以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這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也是打破傳統“以師為本”的呆板課堂的重要思想。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摒棄以往傳統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進而使課堂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動”起來。
例如:在教學學會調控情緒時,我選擇的是自主學習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理解情緒對人的行為和生活的影響和作用;知道情緒調控的有效方法等等。接著,引導學生帶著“如何控制情趣”這一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并將遇到的問題獨立思考或與同桌交流之后,我再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確保自主學習課堂效率的高效實現,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起課堂主體意識,進而讓課堂“動”起來。
二、組織小組討論,將課堂歸還給學生
小組學習是課改以來所廣泛推廣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不僅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沉悶,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小組討論交流還能給課堂帶來生機,從而讓枯燥的課堂“動”起來。例如:在教學誠信是金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性,也為了提高本節課的學習效率,在導入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思考下面兩則故事,其中一則是宋慶齡與朋友之間的故事;另外一則是中國留學生逃票的故事;通過這樣兩則故事的講述讓學生思考誠信的重要性。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而且還有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同時,更有助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的形成。同時,在這節課結束之后,我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善意的謊言與誠信”辯論題目進行辯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確誠信對一個人的健康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作為思想品德教師的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最終,在學生輕松地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確保學生在具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中實現從“學會”到“樂學”的轉變。
參考文獻:
夏軼.構建充滿活力的思想品德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09(24).
?誗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