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教育模式也發生了變化,農村教育需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素質教育,充分發揚教育中的民主精神。加強農村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模式的不斷創新,幫助農村高中提升教育質量。農村高中教育創新是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因此需要不斷地深入探索。對農村高中的教育創新進行了相關的思考探究。
關鍵詞:農村高中;教育創新;思考研究
知識時代的到來提升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度,農村的教育占據了我國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農村的高中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發展,農村的教育既符合農村發展的需要,也要適應社會新形勢的發展,教育的改革需要滿足農業發展、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高中的教育成為創新中的關鍵點,因此需要不斷地思考教育改革的創新,使農村高中的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受到農村環境的影響,農村中的學生普遍缺少創新意識,思想過于陳舊,雖然在學習中非常認真、刻苦,學習成績好,但是缺少自我動手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僅僅是按照老師傳授的課程進行學習,對于老師不曾講授的知識不敢涉及,自我探索的意識差,因此學習的主動性比較差。在進行教育創新時,教師首先要提升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鼓勵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努力探索并解決提出的問題,使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培養農村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學生認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才會更好地提升教學
質量。
自我教育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律、自強、自修,以自我發展作為學習的中心,并且積極地探索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自律能讓學生進行自我約束,自修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學生的自修可以讓學生發揮出自我潛能,加上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指導,端正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在教育中要注意使用多種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從多方面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在改革中要提升教師的創新教學,政府可以采取宏觀調控,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政策,實施有效的教師調動制度。教育部門要改變傳統的封閉管理制度,完善教師流動制度,實現教育質量的良性發展,促進農村教育質量不斷地提升。
二、加強城鄉教師的收入統一
現階段影響教師流動的主要原因就是城鄉教師的收入差異過大,特別是對于農村高中學校,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教師收入的差別使得很多教師不愿意進入農村高中教學,因此政府教育部門要采取相關的措施,逐漸調整農村高中教師的福利待遇,抑制過高,輔助過低,讓城鄉高中教師的收入趨于平衡,實現農村教師和城市教師收入的統一。只有讓教師的收入平衡,才能讓教師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讓教師的教育職能更好地發揮。教師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部分,要鼓勵教師在改革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于可行的決策要予以獎勵,提升教育創新改革的積極性,這樣能最有效地提升創新效果。
三、加強政府的管理職能
農村教育的創新往往涉及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能,現階段處于新舊制度改革的過渡時期,很多部門的職能都很模糊,因此使得政策和職責沒有很好地相匹配,出現了管理上的漏洞,減弱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民辦學校和私立學校得以出現,使得政府的教育制度不能發揮主導的作用。在農村高中教育的改革中,需要明確政府教育部門的職能,加強政策的控制力度,明確部門的職責,使得協調發展機制得到完善。政府在進行宏觀調控時需要進行部門之間的配合,加強協作,避免單一部門獨掌權力,從而讓教育事業管理更加透明化。
四、加強教育資金的投入
從目前農村高中的教學設施來看,很多學校沒有完善的教學設備,這也影響了教育制度的改革,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高中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因此,政府要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完善學校的教育設備,聘請有專業教學能力和素養的教師,加強教學中軟、硬件設備的投入,從而讓教學設備更好地幫助教學質量得以提升。例如,在農村高中引入計算機設備,讓學生都能掌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教師也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從而向學生傳授現代化的知識。
教學改革的創新為農村的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這個背景下,農村教育也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軌道,積極培養學生的優秀創新素質,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政府要強化自己的管理職能,從教師收入、部門職能、教育資金等多方面進行宏觀調控,使農村高中的教育創新更加有效。積極地進行農村高中教育的創新,讓農村高中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從而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
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建良,游威.關于農村高中教育創新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13(7).
[2]王世忠.中小學教師聘任制的回顧與前瞻[J].江西教育科研,2013(12).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