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校領導從上海帶回的先進理念,如縷縷春風沁入著我的心脾,震撼著我的心靈。現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創新的問題,而是如何回歸的問題。教育要回歸于生活,回歸于農業,回歸于兒童,回歸于游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于是,我們有了全新的學科——體能課。
體能課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一部分,是對體育文化課的一種補充,課程采用體育文化課與體能鍛煉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體能課教學的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既享受到樂趣,又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之在身心上能夠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實踐證明體能課對人的幫助是巨大的。體能課的堅韌,體能課的育人效果,體能課的德育滲透,都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寶貴財富。
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上體能課的情形。懷著幾分忐忑,懷著幾分期許,開始了第一節體能課。學生更是睜大了驚奇的雙眸,幼小的心靈里在唧唧喳喳地揣摩著老師的心思。“哎呀,老師跟我們玩呀!”笑靨如花的孩子們禁不住尖叫著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熱身運動之后,被勞累襲擊的孩子們沒有叫苦連天,滿臉卻溢滿了幸福。我故弄玄虛地說:“同學們都累了,要不咱們回班吧!”孩子們的不情愿早在我的預料之中,竊喜之余,我們進行了“跳繩接力賽”。孩子們為各自的隊員加油,相互切磋交流著技巧,在奔跑中,在團隊的合作中,孩子的心兒緊緊貼在了一起,為了他們小團隊的榮譽而戰,我看到了蘊藏在孩子身上的巨大力量。他們那任汗水肆意流淌的通紅的臉上,映射著內心的喜悅,他們那活躍的身體中透射著生命的活力,用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詩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來形容孩子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一點也不為過。我需要的是學生高高興興地參與體能課,在參與中去享受快樂,感受團隊合作,體驗成就。在我的期許中,在學生的大汗淋漓、歡聲笑語中我收獲了自己成功的第一節體能課。
累并快樂著,在這個時刻希望已悄然在每個人的心里升起,無限大的升華著……
曾幾何時,孩子的分數成了教師的工作重點,成了家長的臉面。急功近利地追求高分數,把孩子們所有的幸福都消滅在了老師和家長溫柔的“愛”里了。孩子還沒有從夢中醒來就開始被拖出被窩,還沒有喘過氣來,又開始了下一站的補習輔導;孩子越來越重的書包,越來越少的自己的時間,誰不為之難過?教育就是要回歸教育的本真,立足于教育的根。只有真正地關注孩子,實實在在地為孩子,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才能成就我們真正的教育。每一個學生就像一粒種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樹的種子,也可能是一個玉米的種子,或許是一個小麥的種子,學校能給這個生命的只有溫度、濕度、養分……要按學生的發展需要去引導、積淀,循序漸進地涵養。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個成長理念正悄悄深入學生的心中。教育的春天,真正屬于孩子們自己的春天正走向我們。
“沒有德育的教育,教出的學生是危險品,沒有智育的教育,教出的學生是次品,沒有體育的教育,教出的學生是殘品。”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寬松的生活環境吧,給我們的孩子以充足的鍛煉的時間吧,給我們的孩子們一個強健的體魄吧!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刻不容緩!
(作者單位:林口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