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送走了一批和我朝夕相處了5年的孩子,心中的那份不舍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9月份,我又回到了一年級,面對著35張陌生而又天真的面龐,當時真有一些手足無措的感覺。這群小家伙都是獨生子女,家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般地寵著,孩子的性格都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很少能聽進老師在說什么。他們又來自不同的幼兒園,教育的方式千差萬別。一天下來,他們是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告狀的聲音不絕于耳。面對這一情況,我也在反思自己,難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嗎?可是,自己已經送走過3個畢業班,都是同樣的方式,用在這批孩子身上怎么就不管用了呢?
經過反復的考慮,認真學習和借鑒,并在工作中嘗試,觀察,我發現口頭表揚,評比欄,發獎品等方式,效果都不太好。口頭表揚,學生早已司空見慣,如果沒針對性,反而會適得其反。評比欄,增加教師負擔,顯得瑣碎,也不容易落實。至于獎品,現在學生的家庭條件都很好,一般獎品他們瞧不上眼。那該用什么方式既能讓這群孩子滿足,又能全力以赴地去爭取想得到的東西,同時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呢?最后我想到嘗試使用一下小獎狀。
晨會的時候,我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獎狀拿到班級的時候,發現孩子們比往常安靜了許多,目光都在注視著我手中的小獎狀。看見同學們的樣子,我暗自欣喜,孩子們是喜歡的。我因勢利導,對他們說:“同學們,老師手里的小獎狀,如果你們都發揚各自的優點,就都可以得到。那么老師來問問同學們,什么才叫優點呢?”我的聲音剛落,一只只稚嫩的小手就都舉了起來:“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遵守課堂紀律。”“不接話,書寫工整,不打架不罵人,認真完成作業,朗讀課文聲音響亮。”“愛勞動,團結同學,愛思考問題,有禮貌,有愛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幫助老師做值日,考試考得好,有進步。”……面對孩子們略顯稚嫩的回答,真的讓我很感動。其實他們不是不懂事,而是缺少正面的引導和教育。我對孩子們說:“同學們剛才所有提到的都可以算作是優點,那么同學們就要發揚優點,努力做一個最優秀的自己,每個月,老師會不定時地頒發小獎狀給表現好的同學,期末的時候再進行總的評比,根據小獎狀的數量評選出優秀小學生,同學們對自己有信心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有信心。”
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們的變化真的是可喜的。早自習再也聽不到他們亂喊亂叫的聲音了,變得安安靜靜地學習了;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的多了,主動回答問題了;打小報告的學生少了,主動幫助同學的身影多了;課下亂跑、亂跳的不見了,在小組內玩耍的同學多了。孩子們的這些變化無疑都是一張張小獎狀促使的,看見孩子們一個個朝氣蓬勃的樣子,我暗自為他們欣喜。也為自己的嘗試感到欣慰。確實是,給孩子們一個能夠得著的方向和目標,讓孩子們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促使他們每天都有小小的進步,每天都是快快樂樂的,每天都富有朝氣,多好呀。
月末是頒發小獎狀的日子,晨會的時候,當我又拿著小獎狀出現在孩子面前時,孩子們的眼神是期待的。我對每個孩子一個月的表現都做了一個小結。當表現好的孩子和有進步的孩子伴隨著音樂領取獎狀的時候,從他們臉上的笑容,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但是從沒得到獎狀的孩子臉上我看見的是失望和羨慕。我隨口問道:“下個月還想得到小獎狀的同學請舉手。”全班同學都把手高高地舉起。
在嘗試使用小獎狀的方式來管理班級后,幾個月以來,班級得獎狀的同學越來越多,孩子們的表現越來越好。我相信我和孩子們都會更加努力的。一張張小小的獎狀,是對一個人最好的鼓勵與贊賞,相信我的孩子們在小獎狀的陪伴下會越走越好。
(作者單位:肇源縣茂興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