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所在各自領域頗為知名的學校因合并而由波峰驟然跌入波谷,兩隊素質優異的教師合為一隊而致步伐參差難齊,家長對學校一時“劍拔弩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時因不解而擦碰出“火花”……然而,這諸多令人皺眉的棘手難題,卻因學校堅持十余年進行心理研究與實驗,達成了雙向、多向融洽溝通而迎刃解之,師生家長重又喜上眉梢,學校重又再展新顏——謎底就在本刊特別報道“雙親心育”之中。
強強聯合,未能強上再強!師師間、家校間的不融洽令人愁眉緊鎖。然而,一個偶然發生的白墻黑痕事件令辦學者靈光閃現,間隔彼此的原因不就是沒有暢達的溝通渠道嗎!他們終于在諸多看似無序實則原因歸一的問題中發現了癥結所在——問題化解只能在問題發現之后,這是多么關鍵的一步??!
問題找準了,破解的妙策何在?是向高墳典冊中尋求嗎?遠水難解近渴,解鈴之策還須出自系鈴之人。教育的智慧使他們先從自身已有的可資利用的條件入手。學校實施數年的心理研究進入了視野,這又令在困頓中舉步維艱的他們眼前一亮!
智慧的管理者,用真摯的理想火種,點燃了兩隊來自不同環境,但都懷揣理想的教師心中的火種,終于使前行的步伐整齊而堅定,共同向善躍出谷底創辦優質教育的目標邁進!由此,頗有創建性的“雙親心育”順勢提出。提綱挈領,一發牽而全身隨動!由此,逐步實現了師師、師生、家校等多重關系的多向溝通互動,良性溝通互動。十余年間,“雙親心育”由木而林,外延不斷拓展,內涵不斷豐厚,終成枝繁葉茂的森林,改變了一方水土,改變了一方氣候。
以育人為目標,以溝通為途徑,達到多方和諧共贏;尊重人,理解人,發展人。站在今天的視角,反觀在十余年前提出并隨時代發展的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雙親心育”是多么難得與可貴!這,讓我們由衷地感佩全身心奉獻于教育理想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