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論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

2014-04-29 00:00:00張瑛
絲綢之路 2014年14期

[摘要]絲綢之路是一條開放之路、商貿流通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為傳播世界文明,促進絲綢之路沿線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全面認識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作用,對于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絲綢之路;商貿流通;文化交流;宗教傳播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4)14-0040-04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經中亞通往南亞、西亞及歐洲、北非的陸上交通道路,因早期以絲綢貿易為主而被稱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在先秦時期已具雛形。西漢張騫“鑿空”西域后,絲綢之路正式形成,隋唐時期達到繁榮,元代以后逐漸衰落,21世紀又出現復興熱潮。絲綢之路開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交流。概括起來講,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絲綢之路是一條對外開放之路

絲綢之路的開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線。這條國際交通線,搭起了絲綢之路沿線各國政治、經濟、文化溝通的橋梁,促進了古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之間的傳播和交流。

絲綢之路是中國最早的開放之路。自漢代張騫“鑿空”西域后,中西各國使者、商人在這條路上與日俱增,加速了世界文明傳播的進程。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中原文化迅速傳播到西域。中國友好使節(jié)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阿拉伯、波斯灣及中亞等國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絲綢的西傳也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于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價格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qū)。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征。為了睦鄰安邊和“揚威異域”,通過“互市”、“賞賜”等渠道大量輸出絲綢,這種特殊的背景導致更大規(guī)模的東西交通。隋煬帝派出大臣出使波斯、罽賓(今阿富汗)、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西南)、史國(今烏茲別克)等地,溝通了數千公里的絲綢之路。唐代由于西部疆域超過了漢代,在碎葉、龜茲、疏勒、于闐設立了安西四鎮(zhèn),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了保證。據歷史文獻記載,各國使節(jié)前往長安的次數,新羅有89次,阿拉伯有39次,日本遣唐使14次,林邑(今越南南部)24次,東羅馬7次,波斯、婆羅門(印度)、朝鮮、泥婆羅等不計其數,絲綢之路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絲綢之路是伴隨著中國開放步伐而興起的。絲綢之路的繁榮時期,都是中國歷史上大開放時期;隨著中國的開放力度減弱,絲綢之路逐漸走向衰落;明代中期“閉關”以后,絲綢之路跨區(qū)交流基本上處于停頓狀態(tài);隨著21世紀中國開放力度的加大,絲綢之路又出現了復興熱潮。

二、絲綢之路是一條商貿流通之路

絲綢之路的暢通,極大地促進了中外商品貿易的發(fā)展。中原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沿著這條路運往西域和西方,西域的苜蓿、葡萄、胡桃、石榴、胡蘿卜、大蒜、西瓜、駱駝、汗血馬等相繼傳入中原,極大地豐富了東西方人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這種經濟交流不但促進了西域、中亞、西方的經濟發(fā)展,對中原經濟的發(fā)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東亞強盛文明的象征。公元初,中國絲綢經過絲綢之路遠銷歐洲羅馬帝國和中亞波斯等地。其中,波斯帝國、大食歷來是中國絲綢的主要市場和集散地,其派遣中國貿易使團的次數頻繁,僅唐貞觀二十一年至寶應元年(647~762)的100多年間,其遣使共達23次,大食(今阿拉伯地區(qū))在此間共遣使共達31次。中亞、歐洲、北非、南亞諸國直接派遣到中國的貿易使團或商人為數不多,中國絲綢大多是通過漠北民族或中亞粟特胡商大量轉運。比如漠北的匈奴、突厥、回鶻、西域諸國商胡及吐谷渾、吐蕃等,均先后充當了絲路貿易的中繼者或向導的角色。它們通過各種方式在內地獲得大量絲綢,再遠銷至歐洲等地。再如漠北游牧民族所建政權與內地政權的戰(zhàn)爭或和平交往,均圍繞著絲綢貿易這個軸心而轉動。它們與內地政權的和親,茶馬、絹馬貿易及使團的往返等,都獲得大批絲織品。匈奴與漢朝和親后,狐鹿姑單于要求漢朝“歲給遺我蘗酒萬石,稷米五千斜,雜增萬匹,它如故約,則邊不相盜矣”。①隋代,突厥啟民可汗降隋,帝以宗室女義成公主妻之,可汗“前后獻馬三千匹”,帝“賜物萬二千段”。②南北朝時,北周、北齊兩政權爭與突厥和好,并每歲贈送大批絲帛。

絲綢之路貿易的繁榮,使沿線各國、各地區(qū)經濟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了一種特別的地域經濟區(qū)域。絲綢之路沿線人口、城鎮(zhèn)快速發(fā)展,商業(yè)、農業(yè)、手工業(yè)逐漸繁榮。河西走廊的涼州、張掖、酒泉、敦煌,西域的高昌、龜茲、于闐,都是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而得到快速發(fā)展的。自漢以后,中國大量商品銷往西域;西域的許多農作物,諸如苜蓿、葡萄、菠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甘蔗、胡麻、胡豆、胡桃、石榴等傳人內地,并首先在絲綢之路沿途河隴、關中一帶種植,為中國乃至東亞、東南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選擇。《漢書·西域傳》記載:“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稍、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絹馬、茶馬貿易所獲得的大量馬匹、牛、駝等牲畜,也促進了河隴地區(qū)畜牧業(yè)的發(fā)展。西漢長安是中外交流的既是得益者,又是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集中地。天馬(大宛馬)、西極馬(烏孫馬)被成批運入關中,促進了漢代養(yǎng)馬業(yè)的發(fā)展。到3世紀時,盛傳“天下有三眾:中國為人眾,大秦為寶眾,月氏為馬眾”。印度的胡椒、生姜,阿拉伯的香料,埃及的琉璃,羅馬的火浣布、夜光璧、明月珠等,也在長安皇宮內不時出現,充作貴族的生活奢侈品。運往中國的還有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等。

三、絲綢之路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內容。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原的服飾、梳妝用具、造紙術、禮俗等傳入西域;同時,西域的音樂舞蹈、制作面食的方法、佛教、繪畫藝術、雕塑藝術、雜技等傳入中國。經過幾千年吸收融合,使中華文化更加絢爛多彩。從漢至隋唐,西方樂舞影響極大,主要有兩大樂系:印度樂系和伊蘭樂系。兩大樂系的樂舞由中亞或印度傳人,先在今新疆地區(q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樂舞,再傳人內地,稱為“胡樂”、“胡聲”。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漢族的禮樂崩壞,甚至官方的太常樂也雜用胡聲。隋唐時胡樂成分更多,就是國家大典、廟祭的雅樂,也雜以胡戎之伎;至于用于宴會、慶典的隋九部樂、唐十部樂中,胡樂占了大半。其后,太常坐、立部伎均與龜茲樂、西涼樂有關。散樂百戲,即歌舞雜技,自漢代以來,西域、天竺、羅馬雜技、幻術傳人中國內地,歷代均有,唐代更盛。唐代軟舞、健舞,大多源于胡樂,最為流行的是胡旋舞、胡騰舞、拓枝舞等。上述這些樂舞形象,大多在出土的唐代金銀器皿、壁畫、佛座、陶俑等文物上得以再現。還有流行于唐代的馬球,即由波斯或吐蕃傳人。繪畫、雕塑與樂舞一樣,也深受印度及中亞的影響。隨著佛教傳人內地,致使內地寺院、石窟寺壁畫、塑像帶有印度犍陀羅風格。唐代京師長安有許多西域畫家馳騁畫壇。如今,絲綢之路沿途存留的眾多石窟寺內,保存了魏晉以來的許多壁畫雕塑,再現了東西方藝術交融的光彩。西方和印度醫(yī)藥也經絲綢之路傳人中國,唐代大醫(y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也記錄了一些波斯、大秦的藥方。隋代,印度歷算書陸續(xù)傳人內地;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大衍歷》就利用了《九執(zhí)歷》的某些成果。西方各國各族使節(jié)、商人、工匠、僧侶等,經過絲綢之路往來定居,因而使風俗習慣得以相互傳播、相互影響。以中國漢唐時長安為例,當時居有許多西方各色各等之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無不習染西方各民族的特點,唐代尤盛,所謂的胡服、胡樂、胡食、胡馬、胡風等,皆主要指西域各民族之風俗習慣。

中國的養(yǎng)蠶絲織技術、造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制瓷等科學技術,對西方各國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世界文明發(fā)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養(yǎng)蠶、絲織技術傳入西域,大致在魏晉時期。《大唐西域記》、《新唐書》及藏文本《于闐國史》等文獻就記載了絲織、養(yǎng)蠶傳入古于闐的動人傳說。自公元前1世紀,造紙術率先在中國發(fā)明,自漢和帝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到8世紀中葉為止,只有當時的東亞及東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fā)達的造紙工業(yè)。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紙制品開始在西域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經在樓蘭遺跡考古中發(fā)現了2世紀的古紙。公元751年,唐將高仙芝率唐軍與大食(阿拉伯)在今江布爾(怛羅斯)交戰(zhàn)失敗,長安人杜環(huán)所著的《經行記》一書就清楚記載了其被俘虜期間看到唐軍戰(zhàn)俘在當地傳播綾綢、金銀業(yè)、造紙工藝的情形,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伊斯蘭世界,后來在14世紀傳入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和伊比利亞半島,15世紀傳入西歐和中歐。大約到7 世紀,養(yǎng)蠶、絲織技術才傳入歐洲。造紙是中國西漢時發(fā)明的,此后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西域、西亞和歐洲。古代中國的印刷術也是沿著絲綢之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fā)現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國。這說明印刷術至少在8世紀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不少歐洲傳教士和使節(jié)沿絲綢之路來到蒙古帝國的都城拜見蒙古大汗,并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450年,歐洲人古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圣經》。1466年,第一個印刷廠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出現,這種便于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快傳遍整個歐洲。英國人培根在《新工具》一書中指出:這三大發(fā)明“已經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狀態(tài)。第一種(指印刷術)表明在學術方面,第二種在戰(zhàn)爭方面,第三種在航海方面,從這里又引起無數的變化,以致任何帝國,任何宗教,任何個人在人事方面似乎都不及這些機械發(fā)明更有力量和影響”。科技史學家英國人李約瑟說:“中國的發(fā)明曾為歐洲人的文藝復興鋪平了道路。”

四、絲綢之路是一條宗教傳播之路

在絲綢之路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傳播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世界三大宗教都是由絲綢之路傳入的,而儒學、道教等中國宗教文化也是由絲綢之路傳入中亞和西方的。因此也可以說,絲綢之路也是一條宗教傳播之路。

西漢后元二年(前87),佛教傳入西域于闐國。此后,佛教自于闐向西或北傳播到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干、喀什、阿克蘇、庫車、焉耆等地,向東北方向傳播到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地。東漢時,佛教由西域傳人內地,至唐代佛教逐漸中國化,中國佛教八大宗的六宗均在絲綢之路起點長安形成并傳播到全國各地,對中國傳統儒學、道教及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長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僧侶與信仰者沿著絲綢之路傳播著佛法,其中既有鳩摩羅什這樣東來中土的大師,也有玄奘式西天取經的巨擘。佛教傳播與絲綢古道息息相關。佛教僧侶是第一批不辭勞苦奔赴亞洲各個角落傳播宗教的旅行家。對于早期傳播佛法的僧人而言,長期旅途安全最可靠的辦法是與商人為伍,因此,有的商人也就成為傳教者。隨著佛教的傳播,一些僧人逐漸在絲綢之路沿線居住下來,建立了最初的寺院。而最初支持這些寺院的也正是絲綢之路上奔波的商人,在佛經中稱他們?yōu)椤伴L者”或“大商主”。古代東西方宗教信仰傳播途徑與當時的商業(yè)貿易路線走向相同,絲綢古道上來往的商人是最初的宗教傳播者。波斯、西域商人是絲綢之路上主要的宗教傳播使者,他們在中世紀分布于從安西到大夏再到中亞的河間一帶,并長期奔走跋涉于直到中國長安的絲綢古道,從中原往西域直到伊朗的各地定居點和著名城市,都是其商業(yè)活動和宗教活動所及之處。為了加強商業(yè)聯系,波斯、西域各國商人不得不學習當地語言,接受當地風俗及宗教習俗,有的直接信奉了當地宗教。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商人在改信當地宗教后,就將宗教信仰及活動隨之傳播到所到之處。經過傳播者的不懈努力,最終使佛教融入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文化,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中國儒、釋、道三家之一。

基督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原,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大秦(東羅馬帝國)基督教使團到了長安。他們帶來了基督教經典,并很快譯成中文本,不過里面滲入了不少中國固有或者先傳進來的佛教理念,這再次顯示出絲綢之路上各種宗教文化觀念的交相混雜、相互融通。公元7世紀中期,在今天烏茲別克中部的撒馬爾罕和中國新疆的喀什噶爾,都有了基督教聶斯托尼亞派的主教。在中亞大草原,甚至往東直到蒙古草原,都有聶斯托尼亞派的基督教神父在為突厥人的游牧部落。公元781年,長安當地的基督教團體還豎立了一塊石碑《大秦景教流行碑》,碑文刻有儒、釋、道三家語言。

伊斯蘭教也是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西部興起,大約30年后即傳入中國。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阿拉伯和商團就到了中國。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商人受到唐人的禮遇,娶妻生子,修清真寺,樂不思蜀,最終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穆斯林——回族。而廣大西域地區(qū)則逐漸歸化伊斯蘭教,成為今天穆斯林聚居的地區(qū)。

道教這一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沿著絲綢之路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播。公元5世紀初,高昌地區(qū)道教已經比較流行,吐魯番出土的幾份文書為我們提供了這方面信息:一件是西涼嘉興二年(418)高昌墓葬的“韓渠妻隨葬衣物疏”,文書的后面寫有“時見,左清(青)龍,右白虎。書物數:前朱雀,后玄武□□要。急急如律令”;另一件是夏承光元年(425)的“宋泮妻隗儀容隨葬衣物疏”,末尾寫有“辛(幸)關津河梁不得留難,如律令”;還有一件是北涼永和五年(437)的“翟萬隨葬衣物疏”,也寫有“延壽里民翟萬去天入地,謹條隨身衣裳物數如右。時見左清(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③這幾件隨葬衣物疏中的“青龍”、“白虎”、“朱鳥”(朱雀)、“玄武”是道教的四大護衛(wèi)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青龍、白虎、朱鳥(朱雀)、玄武,原本是對天上星辰二十八宿的概括,古稱“四靈”,后被道教吸收,成為道教老君的護衛(wèi)和儀從。“律令”、“急急如律令”為道教常用的符咒用語。“律令”是道教中的鬼神,行走如飛。衣物疏中這些道教用語,是表達死者靈魂有四方神靈護佑,直達天宮的意愿。1998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古樓蘭一處遺址內發(fā)現兩具時代不同、人種各異的干尸,其棺材的兩端分別繪有朱雀和玄武圖案,生活時代為3~5世紀。棺材的主人應該是一位信仰道教的漢人,這表明在魏晉時期,道教已經在高昌和西域其他地方十分流行了。

道教傳入西域,主要是隨著內地信仰道教的漢人在西域的活動而傳播開來的。秦漢時期即有大量的漢人在西域活動。魏晉時期,高昌地區(qū)成為漢人在西域的主要活動區(qū)域,出現了由內地四大豪門建立的漢族政權,又有大批內地漢人遷入。漢人不僅帶來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也將道教信仰帶入西域。因此,魏晉時期至隋唐,是道教在西域特別是高昌比較流行的時期。道教傳入西域,也必定有供道教信徒修道、祀神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即道觀。唐代伊州(哈密)三縣共有三座道觀,即伊吾縣的“祥麰觀”、“大尹觀”,柔遠縣的“天上觀”。又據大谷光瑞文書,高昌有“周樓觀”、“口湯觀”等。此處既有道觀,說明高昌、伊州的住廟道士亦有相當數量,而居家的道教信徒則為數更多。道教傳入西域后,與內地情況一樣,很快與佛教和儒家思想互相融合,吸收佛教的教理及修行儀式,“以神仙養(yǎng)生為內,儒術應世為外”,道、釋、儒三教合流,融為一體,并修不悖。這也是西域道教思想傳播的主要特點,特別是高昌人的道教信仰上,已經完全融合了佛教內容。元代初期,成吉思汗征服中亞的過程中,有大批內地漢族士卒、工匠、商人等隨蒙古軍隊遷入西域各地,其中有不少人是道教徒。成吉思汗為求“保養(yǎng)長生之秘術”,邀請全真教道士丘處機前來中亞。公元1220年,丘處機率18人從山東萊州經蒙古草原、別失八里、阿力麻里(伊犁)到達撒馬爾罕。行至別失八里時,丘處機受到王官、士庶、僧、道數百人的威儀遠迎,“僧皆赭衣,道士衣冠,與中國特異”。后來,丘處機在阿力麻里遇見了留駐在那里的漢族道士張公。張公為察合臺汗的大臣,他請求這位全真教首領為這里的道教徒布道,并且匯報說:“弟子所居,營三壇,四百余人,晨參暮禮,未嘗懈怠。”④在撒馬爾罕,也有許多漢族工匠雜居城中。可見,元代西域的道教也很活躍,傳播到了漢人足跡所能到達的地方。

儒學是漢文化的主體與核心內容,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把儒家學說帶到了西域,并一度得到了很好傳播。據《北史·西域記》記載,高昌有《詩》、《論語》、《孝經》,“置官弟子,以相傳授”,說明儒家經典是當時高昌貴族子弟學習的重要內容。到了唐代,中央政府在西域漢人聚居地設立了比較完備的漢文化教育機構,各級學校均教授有與內地相同的大經《禮記》、中經《毛詩》、小經《尚書》以及《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唐政府還把考核儒家經典作為朝廷在西域科舉取士的一項標準。儒家文化在西域乃至中亞的傳播,使當地人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據《新唐書》卷135《哥舒翰傳》記載,突騎施首領哥舒翰“能讀《左氏春秋轉》《漢書》,通大義。疏財,多施予,故土歸心”。⑤可見,儒家文化中的仁義思想對這位少數民族首領產生了重要影響。儒學思想正是適應了人類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蘊含著融合沖突的積極因素,這使它具有很強的普世性。西方傳教士將大量的中國儒家文化介紹到歐洲,《四書》、《五經》相繼被翻譯成拉丁文和法文。中國成了歐洲啟蒙主義者心目中的理想國度,孔子一度成為歐洲思想界的偶像。中國儒家和道家崇尚以人本與理性為根本特征,以道法自然、心性覺悟為旨歸,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中國文明,曾經融合了佛教文化,又與伊斯蘭文明和平共處,提供了不同宗教文明之間共生共榮的經驗。

[注 釋]

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98頁。

②唐·魏征:《隋書·突厥傳》,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24頁。

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吐魯番出土文書》(第1冊),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60頁。

④元·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⑤北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哥舒翰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

[參考文獻]

[1]楊秀清.華戎交會的都市:敦煌與絲綢之路[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

[2]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絲綢之路[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3]王蓬.從長安到羅馬:漢唐絲綢之路全程探行紀實[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11.

[4]林海村.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孫占鰲.敦煌文化與敦煌學[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

[6]沈濟時.絲綢之路:世界的中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陳舜臣著,余曉潮譯.敦煌之旅[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8]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絲綢之路世界商貿之路探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9]比爾·波特著,馬宏偉譯.絲綢之路[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精品91视频|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日韩第一页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内毛片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朝桐光一区二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成年人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国产主播喷水|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在线99视频|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久一在线视频| 伊人色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a免费|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伊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91小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网站免费看| 久久国产av麻豆| 亚洲欧美h|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自在线播放|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一区二区自拍|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xxx|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