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柔化空間這一概念的闡述,重點探討了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形態特征及其功能作用,把該空間的人性化設計作為研究的重點,在設計中融入更多的關懷,以創造人性、舒適、實用的商業建筑柔化空間。
關鍵詞商業建筑;柔化空間;人性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S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4-08237-04
Study on the Humanistic Design of Soft Space in Commercial Building
ZHANG Jun et al(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By illustrating the concept of soft space, it focuses on probing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soft space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taking humanistic design of space as the core, thus blending more caring in the design to create a humanistic, comfortable and practicable soft space for commercial building.
Key wordsCommercial building; Soft space; Humanistic design
快節奏的時代中,彼此孤立、分離的空間給人們帶來種種身心壓力,城市中的人情味消失了。隨著慢生活的態度悄然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渴望一種輕松、有感情的、隨意包容的交流空間,于是筆者意圖探尋一種空間——柔化空間。它作為一種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都市環境,是一個功能豐富,把以人為本作為根本出發點進行設計的場所。而商業是當今城市中最具公共性的城市行為之一,這使得商業建筑成為研究城市柔化空間的優秀載體[1]。商業對于現代城市的作用已遠遠超出其物質層面的意義。商業空間已經成為各種城市行為發生的場所,在商業建筑的室內外空間中,人們可以進行集會、社交、表演、休閑等活動。
1 關于柔化空間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通俗講,就是以柔克剛,用最柔軟的東西駕馭天下最剛硬的東西;天下柔者莫過于水,然水能以柔克剛,能滴水穿石。老子的“柔”亦可以說是適應性存在的狀態。
1.1柔化空間的概念“柔性邊界”是一種既非完全公共,又非完全私密的過渡區;“柔化空間”是從私密到公共的過渡空間,常常起到承轉連接的作用[2];它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根據時間、場所、人群的流動或聚集,還有功能服務等需求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更加安全、輕松、自如[3]。
1.2柔化空間性質分析筆者總結了剛、柔性質的對比分析(圖1)。
2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形態
商業建筑柔化空間使建筑實體與城市空間有著很好的圖1剛與柔性質對比分析聯系,它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一種能根據不同使用需求,容納和轉化不同功能的互動結構系統。商業建筑柔化空間指的是商業建筑入口、建筑臨界面及其周邊,能夠被建筑所控制的空間范圍,具有開放性和公共性的特點。
2.1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靜態表現形式靜態柔化空間的存在淡化了內與外的界限,它兼備開放性與隱蔽性,是一種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間,同時在心理上促成了人們之間的接近行為和社會向心作用,使人們的交往自然而然地發生。其主要表現形式有建筑入口、開敞邊庭、底層架空、柱廊空間、廣場與街道(圖2)等[4]。
2.2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動態表現形式
2.2.1轉化原理。要實現其形式的轉化,所依賴的最基本因子是可顯示百葉板。百葉板可以采用多種組合方式,由機械桿連接形成面板,多個面板拼接就形成了空間轉化的互動系統(圖3)。
它可以通過機械桿隨意變動,適應各種需求。例如,當關閉所有百葉會成為信息屏幕;遇有需要緊急疏散人群的狀況,可以轉化成臺階,成為緊急逃生通道,進行多方向疏散;某些小環境需要大量公共休息設施時,亦可以轉化成為休息平臺,供大家使用;部分空間頂部設置為可開啟的天花板,可以在晴朗的天氣里開啟天窗,進行自然通風,感受陽光,沐浴月色。
2.2.2 動態表現形式。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動態形式主要圖2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靜態表現形式圖3空間形態轉化原理示意呈現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私密空間與開敞空間轉化模式(圖4),互動系統通過控制空間的開放與閉合,使得開敞、休閑、私密性相互轉化,也可以形成信息屏,可以隨時給人們提供不同用途的空間。另一種就是廣場與街道轉化模式(圖5),廣場與街道根據不同時段交通量的大小,結合人們的生活需求可以相互轉化為不同狀態。交通高峰期時段,可以合理劃分人行道、車行道,保障出行安全。茶余飯后,更多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街道模式開始轉變,形成臨時廣場。信息屏可以作為表演舞臺的背景,也可以轉化為臺階或休息座椅[5]。
圖4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動態表現形式圖5空間形態轉化模式示意42卷24期張 軍等商業建筑柔化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3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主要功能
城市商業可是說是城市提供給市民除居住和工作以外最具吸引力的內容,而容納商業行為的商業建筑也因此延伸出了消遣、休閑、娛樂、信息交流、文化傳播等許多公共活動場所。精心設計的商業建筑柔化空間往往成為這些公共活動的最佳載體。它的存在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們多種需求,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提升了人們身體與心理上的雙重安全感,人們的活動呈現一種安全的、慢速的、充滿活力的狀態。
3.1形成良好的宣傳效應回歸到商業建筑本身,其外部空間是商業信息傳達、商家與消費者雙向溝通的最佳渠道。由建筑界面限定的商業建筑外部空間,通過櫥窗、顯示屏、招牌招貼以及臨時舞臺等視覺措施,不斷地激發消費行為。同時,商業建筑外部空間本身也是商業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柔化空間能夠形成豐富的層次感和漸進感,突破空間的限定,把城市空間引入到建筑空間中來(圖6)。
圖6豐富多彩的空間和熱鬧的商業氛圍3.2交往空間的復歸與創造商業柔化空間可以引發“1+1≥3”效應(1+1≥3效應:當有人開始做某一件事時,別人就會表現出一種明顯的參與傾向,這樣整體的活動幾乎總比最初進行的單向活動的綜合更豐富),一旦人們感到某空間是心理平衡的安全地段,它就可以有機地形成各類社交、休憩和交往的場所,其空間形態利于商業信息的散播,可以引起消費者極大的興趣(圖7)。
3.3緩解交通壓力人車混行運轉效率低,管理困難,商業圖7有人情味的空間及無人問津的廣場對比建筑柔化空間作為城市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了一部分城市活動,可以吸納部分人流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并良好地解決人車分流問題,保障人們的步行環境安全,創造高效暢通的交通條件。
3.4承載城市安全功能商業建筑柔化空間內植入的防災避難功能對城市的安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對減少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起到很大作用。災難發生時,柔化空間轉化形成一系列避難場所,有效引導人們的避難行為,最大限度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6]。
4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購物行為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商業建筑與街道的柔化空間環境是消費者對購物場所產生的第一印象,一個具有良好環境質量的空間能給消費者帶來愉悅的心情,以此促發消費者積極的購買情緒,無形中增加商場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規劃、設計或者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許多商業建筑及其周邊空間缺乏細致入微的環境及人性化設計,主要表現在建筑外部空間交通混亂,粗糙單調的景觀設計沒有對使用者進行考慮,同時忽略了無障礙、無危險、無污染的人性化設計以及一些細部的推敲[7]。
4.1商業建筑柔化空間設計依據通過以下分析,可以明確使用者如何占據和使用空間,該空間需要容納的各種功能等,就可以使柔化空間互動系統自我調節以適應使用者的需求。
4.1.1 人流路線分析。通過對人流的分析,用以了解該空間的特征和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分為靜態與動態兩大項,即坐與走,還可以具體分為駐足、等待、漫步、跑步等。研究中發現,越多人聚集的地方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人,反之沒有人停留的地方就會逐漸形成道路(圖8)。
圖8人流路線分析4.1.2 使用強度分析。根據某空間在一定時間內所吸引的使用者的數量判定其強度大小,顏色越深表示人們對這一空間的使用越頻繁。每個空間都有自身的輻射范圍,當使用者經過該區域便會被吸引。使用強度越大的空間,就需要越多的服務功能,能滿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圖9)。
圖9使用強度分析4.1.3 功能需求分析。柔化空間功能植入強調了功能互補,在賦予其以日常商業購物、休閑娛樂等常態功能基礎上,植入臨時居住、緊急醫療、物資儲備等非常態功能,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的商業需求,在緊急情況下自成完善的應急救助體系,具有防護能力、自救能力、疏散能力和隔離能力[8](圖10)。
圖10功能植入示意4.2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細部設計
4.2.1合理劃分空間,組織車流人流集散。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于商業建筑來講,交通疏導的復雜程度大大增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流線成為影響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可以通過轉化柔化空間的形態,既方便顧客購買、閑逛以及休息,又可以通過抬高或者降低地面劃分空間,可以避免車輛行駛,成為純粹的步行區域。
4.2.2為人們提供豐富的商業活動、休閑活動場所。 一個輕松愉快的購物環境不只存在于建筑內部,建筑外部空間環境設計同樣重要。開敞與半開敞結合的空間既是城市空間的過渡,又是商業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為顧客提供休息、等候和交往的空間。街道過渡空間是消費者體驗商業氣氛的最好場所,這里是許多商家向社會展示自己的大舞臺,可以結合信息屏幕提供各種信息,利用這樣的空間進行商業宣傳和促銷活動。對休閑性活動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休息設施,許多休閑性活動都以站立的方式進行,活動舒適度的減弱降低了人們對休閑性活動的興趣,各種開放和半開放的休閑空間為使用者提供了停留的空間(圖11)。
4.2.3 互動結構系統自我調整,最大限度適應顧客的需求。商業性活動中,為老人小孩及其殘疾人考慮的無障礙設計不容忽視。互動結構系統可自我調整以適應不同的狀況,能夠感應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即時實現坡道與臺階的轉化,以及座椅的形成等。在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同時,也使人們在購物中享受到一種生活情趣。
柔化空間還需要考慮到大型商場都會設有給顧客使用的班車,在公車站候車的人數增加時,互動結構系統感應板能發現狀況的變化,就會形成更多的座位,使用者上車后,圖11柔化空間互動系統轉化形成不同用途的空間 結構系統又恢復到原始的狀態。互動系統還會對變化的天氣狀況作出相應的調整,當下雨的時候,候車區會被擋雨遮篷覆蓋,方便顧客上下車。
4.2.4植入防災避難功能,應對城市災難頻發狀況。一旦災害發生時,商業建筑內會涌現出大量避難人員,他們會在同一時間出現多向的避難行為。人們一旦在信息受阻和恐慌心理的作用下,秩序嚴重混亂,可能造成比災害更嚴重的損失[9]。
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商業性建筑及街道的柔化空間的防災避難功能啟動,通過標志性的顏色成為醒目的避難場所,特征明確,具有很強的可識別性與可達性,迅速且安全地對受災群眾進行避難引導,同時信息發布中心控制顯示平臺,及時有效地發布權威的公告信息,對社會公眾進行有效的指導和適應性的心理調試[10]。
5 結語
商業建筑柔化空間的價值不應簡單地由其空間形態決定,更重要的是柔化空間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了包括商業行為在內的公共活動。柔化空間改善了原本只承擔交通功能的外部空間,它從人的行為心理出發,運用科技手段,打造一個使居民樂在其中的愉悅購物環境,一種輕松、有感情、隨意包容的休閑空間,以一種主動、積極的趨勢參與城市空間的建構和發展。柔化空間與其他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一樣,最終都是為城市提供更適宜生活的場所,只有和諧的城市生活,才能讓容納它的空間煥發出長久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鄭時齡.黑川紀章[M].薛密,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楊·蓋爾.交往與空間[M].何可人,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杜,1992.
[3] 常懷生.建筑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4] 李道增.環境行為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杜,1999.
[5] 陳榮華,陳航毅.開敞式邊庭——城市空間與建筑空間的融合[J].建筑學報,1998(6):31-34.
[6] 蔡凱臻,王建國.基于公共安全的城市設計[J].建筑學報,2008(5):38,42.
[7] 黃曉江,陳巧明,鐘裕華,等.互動環境設計與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8] 劉晉川.城市中介空間設計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2.
[9] 簡·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M].金衡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5.
[10] 李昆.實施城市公共安全規劃 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J].城鄉建設,2007(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