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了生態農莊設計的指導思想;認為生態農莊應堅持可持續發展、利用原有資源、采用情趣設計、展示鄉村文化的設計原則。從生態規劃、景觀規劃、交通規劃、旅游規劃、市場規劃的層面分析了生態農莊的設計內容。
關鍵詞生態農莊;新農村;生態旅游;休閑娛樂
中圖分類號S18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4-08265-02
The Discussion of General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Farm’s Design in New Rural
HAN Shunren et al(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The guiding ideology of ecological farm’s design was discussed,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ecological farms should obey the design principles, inclu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tilizing original resources, adopting funny design, displaying rural culture. The design content of ecological farms was analyzed from layers of ecological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arket planning.
Key wordsEcological farms; New rural; Ecotourism; Recreation
十八大報告中提到:“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縮短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勢在必行。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發布數據。2013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6億人,城鎮常住人口73 111萬人,鄉村常住人口62 961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53.73%。農民人口所占的比重依然很大,因此促進農村發展的關鍵,還在于農村本身。在當前的農村環境中大量的土地由于農民的外出務工而閑置,其根本原因就是農耕收入偏低。而另一方面,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綠色環保成為人們生活新的追求目標,但市場上此類產品不多。集約型、知識型、生態型、產業型的“生態農莊”模式有望成為農村發展的新形態,同時也可能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1生態農莊設計的指導思想
生態農莊是以綠色、生態、環保為目標,以資源有效利用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集農業生產深加工與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規模集約化農業公司。
生態農莊的出現是農業發展進步的標志,它應體現更好的設計理念,即強調以農業為主其他產業為輔的多元化功能表達;強調以農產品與文化底蘊相融合的主題營造;強調農業與休閑娛樂產業的充分結合;強調生態優先的鄉村氛圍營造。
2生態農莊的設計原則
2.1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原則是生態農莊所必須遵守的首要原則,它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農莊的水源、土地、動物和植被等自然資源和環境。
2.2利用原有資源在莊園的規劃區域里存在大量的現有資源和地形特征,對于這些資源和地形特征在規劃期間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和充分利用,結合這些資源、地形特征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盡量避免大興土木,在不破壞莊園本來面貌的前提下保證莊園的自然性和經濟性。
2.3情趣設計現在的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壓力的增大,人的精神世界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緊繃的狀態下,人們極度需要緩解這種緊繃的狀態。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研究認為人的知覺組織原則是這樣的:當人們看到符合心理需要的圖像時則會消除緊張感,產生愉悅感。因此莊園的每一處畫面都應該以視覺愉悅為前提,以情趣設計為原則,最終使游客達到放松自我的目標。
2.4展示鄉村文化生態農莊是展示農村生活環境的基地,生態農莊的規劃和設計一定要加入當地的文化特征。以文化為切入點,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鄉村食品以及文化底蘊,進而提高生態農莊的文化內涵,最終達到通過文化展示生態農莊,通過文化展示農村生活,通過文化吸引游客的目的。
3生態農莊的設計內容
3.1生態規劃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會中新加入的“生態文明”理念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因此在莊園的生態規劃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3.1.1土地合理利用。首先對當地經濟、文化、社會、資源、環境系統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資料收集與實地勘探,然后分析并確定該地區的經營定位與規劃方向,最后確定每塊區域的用途和適宜的植被、農作物,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3.1.2土地健康平衡。土地是農作物生長的根本,土地質量決定了農作物生長的基礎。在確定土壤中各種元素含量后,有目的性的對土壤進行施肥。在傳統的土地耕種模式中通常以化學肥料為土地增肥,但在生態莊園中以非化學合成的自然肥料為土地增肥,真正做到“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品質及產品,并且避免了化學污染,為最終收獲綠色無污染產品打下堅實基礎。
3.1.3植物健康。綠色無污染是農莊經營的目標,因此在整個作物的生長過程中嚴禁使用農藥等化學藥品。在此期間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合理的控制作物所需的水源、光照、營養元素等,確保作物果實的高品質。在除蟲期采用人工除蟲、生物除蟲、物理除蟲等方式。例如:貓薄荷能有效驅除跳甲、蚜蟲、銅綠麗金龜、南瓜椿象、螞蟻和象甲等;另外采取防蟲網、黑光燈、沾蟲板、殺蟲燈等物理手段也可減少蟲害對農作物的侵蝕。為了減少污染率,需要在莊園周圍建設緩沖區域,防止周圍環境對莊園內部作物的污染。
3.1.4動物健康。為了達到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在莊園內部飼養少量的食草性動物。由于莊園內部生長的都是綠色無公害植物,放養的動物肉質會遠遠高于市場上飼料飼養的同類動物肉質。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可以根據動物的成長進程采用科學的人工投食方式來增加動物的營養并提高其免疫力,確保動物的健康成長。同時動物的糞便也可以用作農家肥,減少莊園的經濟負擔。
3.1.5循環合理。 在莊園的內部由于季節的變化每個時期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對這些廢棄物的處置成為評價一個莊園生態性的重要指標。這些廢棄物可以直接處理后用作動物的飼料;也可作為沼氣生產的原材料。沼氣廢渣可以用作田間和池塘的肥料,廢水可以用作殺蟲劑,沼氣可以直接用于生活。
3.1.6消費者健康。消費者的健康是生態農莊存在的最大意義,因此在整個農作物和動物的成長過程中,莊園主要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確保成果的綠色無公害。只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生態莊園才能持續發展。
3.2景觀規劃
3.2.1景觀規劃原則。生態莊園的主要內容是農業,因此在對莊園內部進行景觀規劃時不應廢農造景,而應以農為景;在不拋棄原有的生產價值上追求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在農業原有生產價值的基礎上,增加社會、生態和文化價值;在農業生產價值基礎上,開拓農業生態、觀光的新價值。因此耕地和環境資源成為生態莊園存在的依據和基礎。
在景觀規劃的前期要充分收集信息,根據地域差異以及自然、人文環境特色確立主題,對開發項目精細加工、論證,不斷創新,遵循奇趣性、參與性、多功能性的原則來進行。尤其要注意景點的區域合理分布與特色的培養,以特色占領市場,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這樣才能組合開發出高質量、高品位的生態農莊[1]。
3.2.2原有地形處理。地形處理是建造生態農莊的基礎,也是建造生態農莊的必要條件。應根據農莊實際地形和環境條件靈活造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和原有地形,稍加人工修飾和點綴,便能成為風景名勝。這就是所謂的“自稱天然之趣,不煩人工之事”。在利用原有地形時,選址最為關鍵,良好的自然條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3分區地形處理。 因地制宜,隨勢生機。在農莊綠地中,不同的活動對地形的要求有所不同。要想在一塊土地上創造多種景觀效果,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進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據高堆山,或適當平整土地,使農莊的地形富于變化,并利用地形組織空間和控制視線。同時,在農莊建設過程中根據分區選擇地形,地形變化本身也能夠形成靈活多變的莊園空間。比如:種植區和游客集散區要求地形平坦;休息區和游覽區要求有山林溪水等。要通過各種莊園要素的配合,形成自然豐富、優美的農莊空間,滿足農莊種植、游覽、休息、觀賞等活動的需求。
3.2.4地面排水處理。莊園中的地形是具有連續性的,莊園中的各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每塊地形的處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種植要求,又要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力求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因此在農莊中要利用自然地形的坡度進行排水,最佳排水坡度為1%~5%。同時,在創造起伏地形時,要合理安排分水線和匯水線,以保證地形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條件,在農莊中每塊綠地都應有一定的排水方向,可直接流入水體景觀或由鋪裝路面排入水體景觀[2]。
在農莊中排水坡度允許有起伏,但總的排水方向應該明確。在考慮坡面的穩定性時要注意,如果地形起伏過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較長時,則會引起地表徑流,從而產生坡面滑坡。因此,農莊在做地形處理時,地形起伏應適度,坡長應適中。一般來說,坡度<1%時地面容易產生積水,地表不穩定;坡度為1%~5%時地面排水較理想,適合大多數活動內容,但當同一坡面過長時,顯得比較單調,易形成地表徑流;坡度5%~10%時的地形具有起伏感,排水效果良好;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圍地加以利用。
3.3交通規劃
3.3.1原則。莊園的交通路線要滿足莊園的開發建設及游客的旅游觀光[3];要便于莊園各個區域之間的聯系;要富有情趣性和創意性,使游客充分感受莊園的魅力;要根據人的體力消耗情況適當設置休息區,使游客感受到莊園的人性化;要根據道路的狀況合理設置路標,以便于游客旅游;要根據人的視覺狀況合理配置植被,緩解游客的視覺疲勞。
3.3.2方法。①根據莊園的功能劃分確定連接莊園的各個功能分區的一級主干道路。②根據主干道路的位置確定主干道與各區域的連接路線。③確定各個區域內部的二級主干路線。④確定各個區域內連接各個景點及人行小路的路線。
3.4旅游規劃
3.4.1主題定位。旅游業作為一種投資少回報高的可持續性產業廣泛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生態農莊的開發必須有自己獨特的主題,要以莊園自身的特色吸引游客,使其與周邊的旅游資源有明顯的差異性,不能為了跟風而開發已經存在的缺乏差異性旅游資源。生態農莊主題的確定可以根據農莊所處環境的自然資源來確定,確定的方式有:以量確立,數量最多、密度最大的自然資源所體現的莊園內涵;以質確立,品質最高、最重要的資源所體現的內涵;以鄉土文化為線索重新塑造的主題;以生態文化為線索重新塑造的主題;以傳統文化或現代文化為線索重新塑造的主題。
3.4.2季節主題。農業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生態農莊作為兼具農業和旅游業的統一體,必須根據季節的變化和農業資源的變化推出不同的主題旅游活動。這樣既可以避免生態農莊的一成不變,保證生態農莊旅游主題的多樣性,又可以確保游客的重游率。
3.4.3趣味教育。在莊園的目標人群中,兒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趣味教育成為吸引兒童及家長的一大亮點。在趣味教育的過程中兒童可以快速了解綠色食品的高營養價值和農具種類以及使用方法;成年人則可以通過趣味教育了解綠色食品的鑒別方法和膳食的營養搭配等生活常識。
3.5市場規劃生態農莊的開發是為了在農業發展的同時讓大部分人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感受到休閑、安逸的鄉村氣息[4-5]。因此生態農莊旅游業的目標對象也是大眾人群。可能在開發初期會選擇一些高收入、高文化層次的人群作為目標人群,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的現代旅游項目。但從長遠看來生態莊園要以普通市民作為目標對象,滿足不同階層的人的需求。不能把生態莊園作為富人的集散地、游樂場,要充分體現為大眾服務的理念。生態莊園的目標對象除了要層次深,更要求范圍廣。要充分開發生態莊園的人文資源,使農業通過生態莊園與藝術界、教育界、科學界等聯系起來。
為了擴大生態農莊的市場影響,生態農莊應按季節舉行一定的主題活動來吸引游客;為了增強生態農莊在游客的心中的印象,農莊的要以鄉土文化為切入點為自己增彩,避免游客在休閑放松的時刻再一次感受到城市的氣息;為了進一步提升生態農莊的自身形象,生態農莊要擴大自己的業務范圍,例如:舉行農產品交流會、農業學術討論會、中外交流會等。
4結語
我國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為農、林、牧、漁業的綜合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大面積的平原和盆地非常適合生態農莊這種集中種植模式。生態莊園作為一種新的經營模式、組織模式,其開發與建設應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氣候條件,這是生態莊園存在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農作物生長的前提。其次,合理的農田景觀結構和藝術搭配是體現生態莊園自身特色的基礎,同時也是使消費者感受生態莊園的鄉村氣息和休閑氛圍的保障。因此新農村生態農莊的建設與發展要堅持生態環保、以農為景、面向大眾、鄉村文化展示的原則,同時還需要當地政府、科研院校以及其他理論工作者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關宇,王先杰,王洪成.觀光農業發展初探[J].北方園藝,2004(4):12-13.
[2] 李婧.淺談豎向設計對大型郊野森林公園景觀營造的作用——上海顧村公園(一期)實例[Z].2012年華東地區農學會學術年會,2012.
[3] 戴娜.生態農莊規劃設計探討[J].林業建設,2008(2):65-67,68.
[4] 郭飛,周秉根,韓欽臣.生態農莊—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7(10):5-6.
[5] 孫光堂.生態莊園經濟的探索與實踐[J].經濟問題,2013(9):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