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人們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大班額條件下,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參差不齊,傳統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要求。那么,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既讓優秀的學生出類拔萃,又讓后進生能夠進步,逐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 因材施教""" 大班額""" 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對所需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開發學生智力因素,重視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分析,加以分類分層對待,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尤其注重發展他們的個性及特長,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各方面需要的人才、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健全的人。
社會各界對教育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幅提高教學質量勢在必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可是課堂上時間有限,教師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面對一個班六七十個學生,整體學習情況較差,面對這樣的情況,怎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由于我校校園面積較小、學生人數較多、教師欠缺、生源不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提高教學成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下面我就談談我校教學模式下對大班額條件下因材施教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課堂
1.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必須知己知彼。先要了解學生是什么樣的“材”,然后教師考慮如何施“教”。陶行知先生曾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2.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重點與難點,知道怎樣才能教好。在課堂伊始,就巧妙地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將教材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利用小組合作探究互相促進、互相幫助,以好助中以中助差,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4.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注重以學生為主少講多練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5.針對班級人數較多、層次差別較大的現象,我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對成績較好的同學和中等學生采取互助學習小組,互相幫助解決疑難,較差的同學要求課堂必須認真聽課課后及時補差補缺盡快提高成績,教學效果顯著。
二、要提高教學質量,課后輔導必不可少
針對這種問題,一定要因材施教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所有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做好課后輔導工作,還要注意分層教學。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從而自覺地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
三、構建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在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動性充分發揮的同時,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不小的困難,課堂教學很容易出現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1.小組人數要科學。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
2.小組人員分配要合理。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體驗探索、發現和成功帶來的樂趣。因此,小組內部人員的安排顯得尤為重要。合作小組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盡量保持各個小組的均衡發展。
3.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也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長久保持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
四、批改作業方面的措施
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可以讓小組長理解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然后利用小組長批閱其他組員的作業,幫助他們訂正和掌握相應知識,老師再隨機抽查。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及時與家長溝通,博采眾長,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盡管大多數家長不是專業教育工作者,跟他們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他們與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了解可能更準確、更深入,有的家長可能在教育觀念上有些合理的意見。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不僅有利于充分調動家長主動與教師配合教育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教師開闊思路,博采眾長,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總之,我們一定要真正理解“教有法而教無定法”這一教學法則,在教學中靈活運用,認真鉆研在“大班額”條件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2014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首批立項課題《大班額條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4]GHB01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