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一是學習數學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做題既是鞏固知識、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又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手段。要快速提高數學成績,就要規范解題習慣。很多學生在小學初中成績突出,到了高中數學成績卻變得不盡如人意,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考試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答題不規范等非智力因素而失分,一味地搞題海戰術而忽略解題規范的重要性只能給學生增加負擔,只有養成良好的解題規范習慣才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發散思維。
關鍵詞: 高一數學""" 解題規范""" 習慣培養
一、強調規范解題的重要性,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規范習慣。
新時期的教學工作目標是“高效”二字,講求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快速提高學生成績。規范解題習慣正是快速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最好辦法。壞習慣一旦養成便很難改正,高一起始階段的數學學習是為高中三年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如果在高一時期不能養成良好的解題規范習慣則勢必會在高考考場上吃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聽到學生抱怨,在解答一道題時一看就知道答案,卻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用數學語言規范地寫下來,雖然會做,答案步驟卻不全,這種現象時有發生,無論是在批改作業時,還是在考試中,總是有一部分學生因為不規范的解題拿不到全分,甚至丟分,很多學生認為只要答案正確就好,忽略了解題的規范性。高考時實行網上閱卷,平時考試時教師或許會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但高考絕對不會給學生以“投機取巧”的機會。高考解題的規范化要求很多,對解題的工具、位置、格式等都有具體嚴格的要求,如果學生解題不規范電腦無法識別,一定會因此失分。針對這一現象,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規范習慣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少丟分,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多得分。陶行知先生說過: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習慣對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良好的解題規范習慣更要早早培養,從高一開始,為三年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為自己贏得一個光明的未來。教師要向學生強調規范解題的重要性,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只注重最后答案,最重要的是在糾正學生知識上的錯誤的同時抓住細枝末節,糾正學生解題中的不規范行為。
二、常見的不規范解題行為。
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任務重,教師的教學壓力大,尤其是數學這一科目往往是眾多學生難以跨越的一個難關,這也導致學生陷入題海戰術,學不得法,忽略了最基礎的東西。通過對學生的研究發現,學生時常出現的解題不規范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審題不仔細,曲解題目意思。在閱讀一道題目時由于心理壓力、做題時間限制等因素,學生往往在一頭霧水的情況下就對題目開始分析,在腦子里沒有解題思路的情況下開始邊做邊想,想到最后往往越想越亂,越想越偏。審題也是有很多技巧的,審題時應該抓住重點,準確定位題目的關鍵信息,整理清楚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尋找突破口,再根據所學知識及平時做題經驗進行聯系。只有審好題才能為下一步做題做好準備。而解題缺乏計劃性是學生中常見的另一大不規范行為,學生解題往往是漫無目的的,看到哪解到哪,胡亂套用公式,不思考用公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最終的結果就是列了一串公式,即使僥幸做對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對的,遇到類似的題目依舊不會,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做錯了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其實做題最重要的不是寫出最終答案而是在解題過程中學會制訂計劃,分析題目,理清思路,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學生中比較普遍的一種解題不規范的行為就是解題缺少銜接語言,步驟丟三落四,不系統不全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數學解題過程中最常用的兩個上下句之間的邏輯連接語言:因為和所以,很多學生都會漏寫。解題步驟應該讓人一目了然,不能只有數學符號,完整系統的解題步驟對學生的解題思路也有一定的啟發作用,理清邏輯關系,題目的解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而在眾多不規范的解題行為中,最普遍的就是學生解題后不檢驗的問題。很多學生做完一道題目就對其置之不理,忽略了檢驗步驟,并不是算出結果就意味著一道題目的結束,檢驗對于解答數學題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三、規范解題行為的方法。
針對數學解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規范的解題行為,教師必須想出一些對策,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總體上講在解答題目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答題規定,按照規定答題,解題步驟清晰,答案準確簡潔,注意書寫的工整和題目的檢驗。具體方法如下。
1.要注意審題的規范。在對一道題目進行解答時要注意分析題目中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看清題目要求,準確定位關鍵信息,把復雜題目簡單化,尋找做題的突破口,學會將隱含條件具體化,抽象條件具體化。通過聯系自己的做題經驗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確定解題思路。只有審題規范才能為下一步解題打好基礎,避免出現一步錯步步錯、滿盤皆輸的局面。
2.在注意審題規范的同時要注意語言的規范。對于數學題而言,要求學生學會將生活化的實際用語轉化為數學語言,例如因為、所以這樣簡單的銜接性的邏輯語言,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敘述是解題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不能隨意捏造數學符號。
3.要注意答案的規范,在考試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答案的不完整而失分,答案應該正確且簡潔。
4.對答案進行檢驗,回顧自己的解題步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發散思維,更靈活地運用課本上的知識。學會自己總結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舉一反三,掌握解題技巧,遇到類似題目才能快速地解答出來。
總之,在高一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規范行為習慣對于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只有在高一這一關鍵時期打好基礎才能決勝高考考場,考場上的答題技巧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條件,而規范的解題行為和良好的解題習慣正是提高成績的最佳技巧。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使學生開闊思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時時督促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規范的解題習慣。
參考文獻:
[1]何石蒼.提高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曲靖市專學報,1999(S1).
[2]田國偉.淺談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J].保山師專學報,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