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招生考試是教育體系的核心環節,它構成了高校人才資源培養的重要基礎,在基礎教育方面有突出的導向意義。作為國內教育的全局性問題,高考改革是深化教育和推動素質教育實施的必然趨向,在教育發展規劃方面也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當前,吉林省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正處于現代化轉型時期,只有不斷完善對高考改革的理性認知,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才能制訂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招生方案。
關鍵詞: 高校招生 高考改革 教育體系 理性認知
當前高考改革的方向突出表現為多樣性與統一性的結合,本著統考為主、能力測試為輔的原則實現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現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中分類招生的優越性。在公平公正、統籌兼顧、多樣選擇和科學高效的原則指導下,高考改革的方案設置可采取兩次考試、統分結合的模式或是分類考試、多元錄取的形式,或是一次考試、自主錄取的方式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合理規劃,這是高考改革繼承性和穩定性特征的集中體現。
一、高考改革的基本準則
1.公平公正。作為高考制度的核心價值,公眾對于高考的關注核心在于公平和公正的體現,這也是高考制度的精神核心。因此,無論是命題內容還是制度設計都不應存在民族歧視或區域歧視,公平公正原則是高考改革首要考慮的問題。
2.統籌兼顧。由于高考改革勢必將面臨一系列兩難問題,在處理各種矛盾和沖突時需要本著統籌兼顧的原則處理群體間的關系,于各種復雜因素中找到各主體間的利益平衡點。
3.多樣選擇。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時期已經到來,這勢必導致高考的形式、內容和高校錄取方法出現變更,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從行政手段角度分析,高考改革制度的確立應當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選擇,避免單一的制度實施途徑。
4.科學高效。高效且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應僅僅體現在高考命題方面,在高考管理方面應落實科學高效的基本原則,從根本上提高人才選拔效率,力求更真實準確地反映應試者的實際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經濟、高效的高考改革制度才更便于高校招生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關于穩步推進高考改革的幾點建議
1.統一化綜合測試平臺的建立。從高中課程標準角度分析,國家開考高考科目可設定為包括語數外在內的歷史、政治、化學、物理等學科,采用全國統一考試、統一命題的方式展開,或是由分省命題確定考試內容。考試科目的測試標準在類型和層次方面可多樣化,這既是對人才考試需求的滿足,又能夠幫助高校選拔對口人才,根據不同的人才類型確定有針對性的考試科目。本著協調和平衡的基本原則,在相同科目的試卷難度、內容范圍等方面都可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突出試卷的不同層次和水平。根據學科難度劃分,最低難度水平表現在學業水平測試方面,這側重對學生基本能力和基礎知識的考量,這就使得不同的考試科目被劃分為不同的難度水平。在統一化的測試平臺中,不同的測試方向很大程度上實現不同水平測試范圍內的考試功能互補。
2.從高校專業類別優化科目組合。從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兩個方面對高校類別進行分組,可劃分為政法類院校、財經類院校、農林類院校、工程類院校和醫學類院校等,在對師范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專業進行組合劃分的過程中,我們可有針對性地對專業大類考試類型進行優化組合,實現與高校專業類別的相互對應。以此為基礎,分別設定高考科目組合方式,例如工程管理類考試科目或是經濟學類科目等,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考試類別的劃分都應對應試卷水平的選擇問題,如此多樣化的選擇和方向規劃顯然比文理分科的形式更新穎和具有針對性,同時對于高校招生也有典型意義,有利于學生和高校之間的雙向選擇。除此之外,除了現有的組合規定方式外,高校也可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的層次水平設計自主考試的科目內容,突出自身的辦學特色,按照某種特定的程序對招生條件進行限制,甚至還可通過對試卷層次及考試科目進行調整的方式在公平競爭過程中擇優錄取。
3.綜合評價原則的確立。從學生綜合評價角度分析,各項評價工作的開展不應僅僅建立在選拔和錄取的原則之下,無論是考試手段還是考試成績都不應局限于對學生認知能力和發展水平的測試,然而類似興趣愛好這樣的非智力因素往往能夠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整體水平。突出綜合評價原則在高校選拔錄取中的作用不僅能夠更全面地展現出學生的發展潛能和個性特長,而且能夠根據不同的院校類型權衡高校錄取條件之間的關系,這顯然是單一的考試成績所不能展現的內容,更是當前綜合評價原則在高考改革中的集中體現。現階段綜合評價受到質疑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評價體系缺乏完整性,盡管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綜合評價的概念,然而在具體的實施方法方面還沒有得到落實,這是當前高考改革面臨的突出問題。
綜上所述,高考改革實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穩步推進過程中不斷完善高校招生考試各環節的內容。針對高考改革仁者見仁,這就使得高考改革時常處于兩難境地,甚至導致高考改革走進認識誤區,這主要是由高考本身的復雜性決定的。值得注意的是,高考的兩難問題除了表現在簡便易行和靈活多樣、公平客觀和考測能力方面之外,還涉及經濟高效與考試特色的問題,無論是統一考試還是專才的選拔都需要在穩步實施中得到貫徹與落實。國家教育考試制度的形成需要切實考慮到基本的國情,并以此為基礎堅持高考制度的多樣性和多元化,因此,高考改革迫在眉睫。由于改革工作實施本身的艱巨性與復雜性,加之對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訴求衡量,在高考改革制度建設方面需要考慮到多方面問題,改革難度可想而知。高考改革是全社會的事,需要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汲取大眾的智慧,并將其應用到高考改革實施過程當中,切實做到高考改革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突出人才選拔的高效性與公平性。
參考文獻:
[1]張亞群.高校自主招生與高考改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鄭若玲.科舉、高考與社會關系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海峰.高考改革的理論思考[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