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自中學高效課堂實施幾年來,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都發生了變化,面對這些新型的學習者,大學英語課堂必須做出調整和改變,更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建立多樣化評價機制,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關鍵詞: 高效課堂 " "大學英語課堂 " "自主學習能力
近幾年來,“高效課堂”改革在全國各地中小學得到推廣和應用,形成中國教育改革的又一股強大力量。隨著時間的推進,在中學“高效課堂”改革影響下的學生已邁入大學,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在“人才培養體制改革”部分提出“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中學課改勢必推進大學英語課堂的調整和改革。本文將從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的不同、高效課堂中學生的特點及大學英語課堂如何應對這種變化三個方面研究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延續并增強中學課改效果,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英語教學,實現中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良好過渡和銜接。
一、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差異
學界對于高效課堂并沒有一個準確統一的定義,但有幾點比較統一:教學效率高和教學效果好;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完成良好;學生在知識和能力訓練方面收獲大;個人成長快。大部分研究者認為高效課堂具有積極意義,不僅增強一節課的教學效果,更主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中解放出來,成為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者。近兩年,一些教師和研究者開始反思這輪狂熱的課改運動,思考其在具體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以期更進一步擴大高效課堂的積極影響。
盡管對其效果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高效課堂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在多方面有本質上的不同。首先,教學理念不同。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確定學習內容、進度等,并根據預設的重、難點講授,假設學生是需要知識填滿的“空瓶子”,忽略個體的認知和學習能力;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主開展合作學習并展示學習成果,高度參與學習過程,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學習新知識,不僅掌握所學知識,更形成自我學習能力。這個理念完全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其次,教學目標不同。傳統教學強調學生實現知識目標,雖有培養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標,但都只流于口號。高效課堂更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思維和學習方法,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第三,教學模式不同。經過幾年探索實踐,各地摸索出了不同的高效教學模式。但不論是“學案導學”、“先學后導”還是“五步三查”等,這些模式都徹底打破了傳統課堂由老師講、學生聽、記筆記的模式,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學、交流、展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此外,課堂氛圍也不同。傳統課堂中教師具有權威性,學生一般不能隨便發表看法,課堂氣氛嚴肅甚至壓抑,而在高效課堂中,學生在圍繞學習內容的討論和展示中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課堂氣氛寬松活躍。
二、高效課堂學習者的特點
高效課堂培養出來的中學畢業生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有明顯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且自學能力強。大部分學生明白自己在學習中的責任,愿意通過自身努力掌握學習內容,不過分依賴老師。大部分學生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初步掌握了在自學中發現問題、在交流中分析解決問題、在展示中總結歸納知識等方法。其次,思維活躍,善于發現問題并勇于挑戰。高效課堂中學生的自主程度高,思維受限少,因此學生思維發散性很強,并不總沿著教師預設的內容和思路發展。最后,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展示欲強。學生通過自學和討論掌握了學習內容后,會油然而生成就感,在將這種成果展示給其他同學的過程中,這種成就感又被放大,滿足“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因此,大部分學生比較享受探索、分享的過程。
三、大學英語課堂改革
這種新型的學習者進入大學英語課堂后,不喜歡整節課只能聽老師講的教學模式和氛圍,也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大學英語課堂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才能吸引學生,增強教學效果。
1.強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大學英語教學存在“教師主導全部教學過程,學生參與度不足”的問題,(曲紅艷,2011)“翻譯式、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仍然比較普遍。(邵光學,2011)然而,英語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生必須在使用、實踐語言行為的過程中才能掌握語言知識,獲得語言交際能力。教育部2007年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思想和實踐,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培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實踐轉變”。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高效課堂熏陶下的學生已無法接受單一、沉悶的傳統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以任務激發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自主探索學習內容的興趣。
2.注重培養學習策略和方法。經過中學高效課堂的鍛煉,大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和思維能力,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不應僅停留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層面上,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具體來說,首先要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策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是放手讓學生完全自由地發展,教師應該將學習策略融入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制訂合理計劃、調控計劃的實行、進行階段性自我評價和反饋,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計劃者和管理者。其次,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自主學習的能力。相比中學生,大學生擁有更豐富的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料,但如何有效利用這浩如煙海的資料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教師要滲透查詢、篩選、閱讀、分析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使學生逐漸獲得脫離教師和課堂也能繼續學習的終身學習能力。
3.建立多樣化評價機制。中學高效課堂對學生的評價已脫離了單一性,但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仍然偏重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學英語課堂可以探索更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空間。評價時,既要考慮知識因素,如有的學生善于口頭表達,有的善于書面表達,有的閱讀理解能力強,有的語法知識扎實,有的詞匯量大,又要考慮非知識因素,如在學習過程中體現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這樣,既肯定和突出了每個學生的優勢,又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真正實現了培養綜合素質、人人成才的目標。
4.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個人素養。學生自主性高的課堂對教師的挑戰更大。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觀點和問題,教師如果想對學生的觀點和問題做出恰當的點評或回答,就必須具有寬廣的知識面、敏捷的思維能力和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具備能容納不同意見和風格的寬容性和把握課堂節奏、處理課堂突發情況的靈活性。
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討論已持續了多年,但在中學高效課堂改革的背景下,大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改革和推進已是必然趨勢。大學英語教師面對的是自主意識強、思維活躍、勇于展示自我的新型學習者,教師必須意識到這種變化和挑戰,更新教學理念,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性,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創造者而不是接受者;要在教學中貫徹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指導和培訓,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多樣性評價,給所有學生都提供發展空間,引導學生多方面發展。這樣,大學英語課堂才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使學生順利實現由中學課堂到大學課堂的過渡,進一步發展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成為不僅具有扎實語言能力,而且會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Andrew D.Cohen.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陳興無,黃萍.大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必要性與可行性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13(10).
[3]林華民.高效課堂的五大基本特征[J].教育教學,2012(8).
[4]龍寶新,張立昌.我國當前高效課堂改革模式的特點與隱患透視——來自陜西課改一線的報告[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5).
[5]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
[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