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廣泛運用的口譯教學模式,即傳統教學模式、專題式教學模式、技能化教學模式,其優勢與缺陷并存。為了滿足國際交往的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口譯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地改革與創新。本文在介紹現行的口譯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重點探討了如何將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核心的PBL模式應用于口譯教學之中,使之成為英語專業口譯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補充。
關鍵詞: PBL模式""" 口譯教學""" 教學應用
隨著我國與國際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口譯,作為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梁之一,其作用愈發突出,其重要性不容小覷。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英語專業學生要掌握必要的口譯技能,具備一定的口譯實踐能力,以順利完成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口譯任務。然而,現行的口譯教學模式所培養的英專學生很難達到大綱提出的要求。他們中的大多數語言基礎不過關,語言外知識極度缺乏,口譯技能不全面,實戰能力薄弱,因此很難勝任口譯實踐中的交際任務,更談不上成為合格的譯員。
一、現行的口譯教學模式
目前,現行的口譯教學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為傳統教學模式。在口譯教學中,教師首先講解語篇中出現的語言難點;其次,逐句或逐段播放錄音,學生要在錄音播放完畢之后按要求輪流進行口譯;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譯文及表現,進行簡單的講解和點評。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其弊端也十分明顯,首先,該模式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無法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導致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缺失,學習需求無法得到切實滿足;其次,該模式無法提供相對真實的口譯實踐情景,導致學生很難適應真實的口譯工作環境,不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及較強的應變能力,從而無法完成口譯實踐中的交際任務。
第二種為專題式教學模式。該模式主要圍繞口譯專題展開教學,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這種模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構建較系統的口譯知識體系。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模式會偏向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口譯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從而模糊教學重點,使學生產生這樣的誤區,即,只要掌握各個專題的高頻詞或關鍵表達,就可以完成口譯實踐中的交際任務。
第三種為技能化教學模式,以廈大模式為代表。該模式將技巧作為口譯訓練的核心內容。同時強調對語言知識及語言外知識的理解,語篇與跨文化交際因素的分析,信息的加工與重組。這種模式有助于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各種口譯技巧。但是,這種側重口譯技巧的教學模式會忽視技巧以外的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及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二、PBL模式概述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以項目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所謂項目,是指以一套獨特而相互聯系的任務為前提,有效地利用資源,為實現一個特定的目標所做的努力(杰克,1999)。基于項目的學習是管理學中的“項目”在教學領域中的運用、延伸及發展。PBL模式要求學習者在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協同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完成一系列項目解決現實問題,同時實現知識的積累與技能的習得。
三、PBL模式在口譯教學中的應用
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核心的PBL模式可以應用于口譯教學之中,作為英語專業口譯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補充。現以口譯技巧——記憶訓練為主題的項目為例,探討PBL模式在口譯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項目的設立
項目是PBL模式的核心。項目是學習的起點,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是能力提高的手段。項目的設立需要圍繞口譯教學的核心內容,即學習語言與語言外知識,掌握口譯技巧,提高實戰能力。口譯記憶是影響口譯實踐的關鍵因素,被視為重要的口譯技巧之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口譯記憶方法,教師要一改平時“我講你記”的教學方式,設立以口譯技巧——記憶訓練為主題的項目。
2.項目的實施
(1)項目小組的構建。
小組學習是PBL模式的顯著特征之一。在真實的口譯實踐中,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多人的智慧與努力。所以,學會協同合作,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對于口譯學習者來說尤為重要。在PBL模式中,針對不同的項目,項目小組的構成及組內分工也不盡相同。目的是讓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獲得不同的體驗,得到全面的鍛煉與提高。針對以口譯技巧——記憶訓練為主題的項目,按照同質異構的原則,完成項目小組的構建工作。每個項目小組由四五名學生組成,分工明確,職責清晰。該項目要求各小組分別總結概括出語篇特點不盡相同的各類發言致辭或訪談對話的記憶技巧(包括祝辭類、敘述類、論述類、說明類),即每個項目小組需要總結概括出適用于其中某一類語篇的記憶技巧。
(2)個人行動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PBL模式強調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的重要性。在組長的帶領下,各組成員要認真執行各自的項目任務,主要體現在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并學習與任務主題相關的信息與材料。在個人行動的基礎之上,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與分享,通過頭腦風暴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基于分析與判斷,整理與加工,各項目小組要總結概括出適用于四類口譯常見語篇(即祝辭類、敘述類、論述類、說明類)的記憶方法。基于總結概括出的有效內容,各項目小組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主題講座的籌備工作。除此之外,各項目小組還要為其他小組準備用于操練的口譯材料。
(3)成果展示與技能操練相結合。
各項目小組需輪流開展主題講座,充分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在主題講座中,各組需概述講座涉及的與口譯記憶相關的理論,通過實例詳細說明某種記憶技巧在某一類語篇中的具體運用。在成果展示的基礎之上,各項目小組還要組織有效的技能訓練,幫助其他小組更好地掌握由本組總結出來的記憶技巧。
(4)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相結合。
PBL模式采用的評價方法不同于傳統的口譯教學模式。傳統的口譯教學模式多以終極性評價為主,采取任課教師一人定結果、一評定乾坤的評價方法。PBL模式則采用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評價又可分為自評與互評。自評要求學生針對自己在各階段的表現,包括參與的活動,積累的知識,運用的策略,取得的效果,獲得的感受等多方面作出客觀評價。互評要求學生針對任務的完成情況,參與項目的積極性,所作貢獻的大小,與小組成員的協作配合等多方面內容對同組其他成員的表現做出客觀評價。值得一提的是,在PBL模式中,教師評價不再只是單一地體現在期末考試的成績上,而是體現在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教師可采用檔案袋評價法評價學生各個階段的表現。檔案袋評價法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學習檔案袋里的內容做出形成性評價。學生的學習檔案袋可包含:項目計劃表和活動記錄表,個人學習日志,個人評價,總結與反思,等等。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評價,檔案袋評價法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可以作為終極性評價的有效補充。
四、PBL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需注意的問題
PBL模式在口譯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推動者和輔導者,其職責不再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在于項目初期的策劃與實施,項目過程中的指導與點評,項目后期的總結與反饋。在初期,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點確立項目主題,制定評價標準,組織學生完成分組及任務的分配工作。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全程指導與測評,包括監測項目小組在各個階段的任務完成情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與評價;鼓勵討論,并控制討論的方向,掌握討論的廣度與深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呈現學習成果,等等。除此之外,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自評與互評,可采用檔案袋評價法對學生做出形成性評價。在項目的后期,教師要回顧并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各類問題及涉及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習慣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對于PBL模式并不熟悉,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在口譯教學過程中全程采用PBL模式確實存在一定困難與阻礙,可以采取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策略。即在教學的初期,將PBL模式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在某些板塊,運用該模式進行嘗試性教學,通過實踐進一步深化該模式在口譯教學中的應用。
五、結語
PBL模式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的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個人行動要與小組合作相結合,成果展示要與技能操練相結合,學生評價要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要與終極性評價相結合。在PBL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做好各項策劃與組織,指導與點評,總結與反饋工作,將PBL模式循序漸進地應用于口譯教學之中,使之成為英語專業口譯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補充。
參考文獻:
[1]杰克·吉多,詹姆斯·P·克萊門斯著.張金成等譯.成功的項目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2]丁后銀.“問題為本的學習”與“行動研究”的整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
[3]孫瑜.基于項目的學習(PBL)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8.
[4]王曉燕.口譯特點與口譯教學[J].中國翻譯,2003.
[5]陽艷,鐘曉紅.大學英語PBL教學模式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
[6]楊洋,袁園.PBL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