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素來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整個思政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普遍重視思政教育內容和師資隊伍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重視不足。選擇合適的思政教育載體,有利于更好地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當前,社交媒體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微信、微博、人人網作為在大學生群體中應用較為廣泛的社交媒體,是比較適合作為思政教育載體的。將這三大社交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創新應用,對于更好地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社交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2012年,在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綱要》將“德”置于培養人才基本素質要求的首位,由此可見我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歷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和師資隊伍方面的建設。相對于內容和師資隊伍兩方面,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側重不多。實際上,選擇適合的教育載體,有利于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效。高校普遍將思政教師隊伍作為教育載體,通過一堂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和專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得不承認,以教師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思政教育模式確實發揮了不小的功效,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缺乏鮮活性,易導致思想理論上的拔高、實踐性不足。當前是數字化、信息化時代,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社交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溝通、傳播信息的方式大發異彩。從本質上來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個傳播信息的過程,因此將社交媒體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對于從宏觀層面上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及有效地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積極意義。
一、我國三種流行的社交媒體
隨著科技日益發展,社交媒體日益壯大,種類也日益豐富。微信、微博及人人網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社交媒體。由于這三種社交媒體在大學生中應用最為廣泛,因此這三種社交媒體是比較適合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的。
(一)微信
微信可以說是時下的熱門社交信息平臺之一。它是2011年由騰訊公司推廣的一種能快速發送文字和圖片及支持人際語音對話的手機聊天軟件。據相關資料統計,2012年3月,微信注冊用戶突破1億;2012年9月,突破2億;2013年1月,突破3億;2013年10月,超過了6億,每日活躍用戶高達1億① 。它的社交功能強大,用戶可以通過它實現實時對講的功能,即可通過語音聊天室這個平臺和一群人進行交流;用戶還可以通過朋友圈功能實現信息分享,并且微信用戶可以通過“群發助手”這一功能將信息發給多人。
(二)微博
微博,也可稱為微博客,從本質上來看,它是一個建立在用戶信息分享、傳播及獲得之上的一種信息交流平臺。2006年,博客的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創建了微博服務。2007年,國內第一家微博網站由王興創建。2009,國內門戶網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促使微博正式進入國內上網人群的視野。截止2012年12月底,國內微博使用人數已達到3億多。微博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第一,能夠及時發布和接受信息,在微博平臺上,每一個用戶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信息的發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并且從某種程度上講,發布信息和接受信息都沒有時間和地點限制。第二,為構建人際關系提供了一個平臺,它為擴展和維持人際交往提供了不小的幫助。第三,微博具有多種形式的附加功能,微博用戶可以選擇多種途徑發布信息。例如可以通過各種APP應用登錄微博。
(三)人人網
人人網是國內社交網絡的典型代表之一,有著中國的Facebook之稱。它原名是校內網,屬于千橡集團旗下,為不同層次的人們提供了交流平臺。2012年,根據尼爾森開展的一項中美社會化媒體比較研究,有76%的人人網用戶保持或增加了使用頻率,20%的用戶每周發布消息達20條以上② 。人人網強大的信息交流功,吸引了大量的大學生。具體而言,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第一,為用戶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發表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提供了平臺;第二,評論留言功能,用戶將自己的信息展示給自己的好友后,好友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發表自己的觀點;第三,上傳圖片的功能,用戶除可以通過文字傳達自己的信息,更可以通過圖片表達自我感受。
二、三大社交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新應用
如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創新應用這三大社交媒體是一個關鍵問題。在具體創新應用這三大社交媒體的過程中,有以下三個方面需要仔細把握:一是各發所長,建立體系。由于三者在本質上都屬于社交媒體,肯定具有共同的功能屬性,如它們都具有強大的社交功能,但微信、微博、人人網分別作為社交媒體中的獨立個體,必定有屬于各自特有的功能。正如前文所述,微信可以可以通過語音系統跨地區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聯系;微博可以圖文并茂地展現信息;人人網作為一個社交網站,可以接觸到更廣的人群。因此,在應用這三大社交媒體的過程中,要重點發揮它們各自的長處和加強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再根據自己所在高校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校校情、具有本校特色的社交媒體創新應用體系。二是考慮受體,選擇側重。在構建三大社交媒體體系的過程中,要防止平均主義傾向。要想發揮這三大社交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大效益,必須考慮本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受體的實際情況,然后根據受體的實際情況定位處于核心地位的社交媒體。比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等實證研究方式,了解本校大學生使用這三大社交媒體的比重及使用頻率,然后通過數據分析的結果選擇處于核心地位的社交媒體。三是考慮內容,選擇形式。微博、微信及人人網作為傳播信息的平臺,在呈現信息方面各具特色。例如微博呈現的信息可以圖文并茂;微信可以語音傳播信息;人人網由于接觸的人群更為廣泛,因此通過人人網傳播的信息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如果想讓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功效,就有必要考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特點,然后據此選擇呈現教育內容的形式。
注釋:
①王勇,李懷蒼.國內微信的本體功能及其應用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00.
②曹曉菲.人人網信息分享行為研究[D].河北:河北大學,2013:9.
參考文獻:
[1]孫忠良.利用人人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4).
[2]王歡,祝陽.人際交往視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討[J].現代情報,2014(2).
[3]張瑋.人人網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河北:燕山大學,2012.
[4]閆幸,常亞平.微博功能綜述[J].情報雜志,2011(9).
[5]孫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6.
項目編號:14SK43
項目名:撫州市社科規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