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實踐證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也是保證課堂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因此,廣大數學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內在潛能,促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參與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如何打造和諧的數學課堂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育是一門情感的藝術,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教育。因為教育的實施主要取決于師生雙方,師生的情感互動是教育走向成功的保障,師生情感互動的程度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我們必須努力建立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地位,謙虛低調地走下講臺,真心誠意地走進學生中間,主動地了解和關注學生,慷慨地賞識和鼓勵學生,真正地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歡迎,同時不斷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一旦形成,學生自然會以全新的姿態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課堂,努力地配合教師,不斷釋放潛能,不斷創造奇跡,課堂教學效果也是可想而知。否則,即使教師的水平再高超,課堂的預設再用心,教學的形式再豐富,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5的認識”,正當我在黑板上認真板書時,一個男生突然喊道:“老師寫的5真難看。”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心平氣和地問他:“那么怎么寫才好看呢?”這個男生愈發神氣了:“稍微傾斜一點就好看了。”我隨即讓他到黑板上示范寫了一個,盡管寫得不怎么樣,但我還是表揚了他,并帶頭將掌聲送給了他。這由衷的掌聲,使我們真切感受到師生間情感的互動。因為真誠,學生能毫無保留地敞開心扉;因為悅納,每個人都更自信與自豪。
二、保證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
針對低年段孩子的特點,在新課前創設生動有趣的童話情景或是與實際聯系緊密的生活情景,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后再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現代化教學手段還可以變教師抽象的講述為直觀的演播,可以真實地再現或模擬事實情景,以其特有的表現手段和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獲得深刻的感性認識,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或動畫,促使學生樂于參與教學,更好地掌握抽象的知識。例如我在教授“時、分、秒”一單元時發現,單靠小小的鐘面模型還是不能很好地講解清楚。于是,我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課件資源,通過電子白板,展示一個巨大的鐘面,方便學生更好地觀察;通過課件展示時針和分針、分針和秒針的走動,生動形象地展示1時=60分,1分=60秒的時間換算關系,讓學生真切地感知時分秒三者的內在聯系,形成深刻的記憶。課上,我安排了討論“在一分鐘內能做什么”的環節,創設模擬一分鐘的情境,讓同學們在課件模擬下的時鐘滴答滴答的配音中,抓緊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學生不僅親身感受到一分鐘的長短,而且體驗到時間的寶貴和珍惜時間的重要。
三、增強合作交流的學習效果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維過程,合理調整和豐富自己的認識,獲取數學知識。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時機開展合作學習。當學生感到獨立思考出現障礙時,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時,憑個人不能很好完成任務時,最能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欲望,這就是合作的契機。合作學習切入的適時適機直接決定了合作學習的成效,因為合作學習必須針對必要的學習任務而開展,是為了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存在,是為了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而進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效的合作學習絕不能搞形式主義,停留于外在的活躍和場面的熱鬧。例如在一堂數學活動課上,教師出示:六(1)班50位同學坐船,每條大船可坐12人租金20元,每條小船可坐8人租金16元,如果你是領隊準備怎樣坐?有幾種方案?這是一道開放題,答案很多,教師安排學生小組合作探討,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這樣其他同學在傾聽過程中都可以獲取思考問題的一些角度,得到解決問題的一些啟示,歸納出多種實際應用的方案。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取長補短的好習慣,而且從小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養成了良好的合作習慣,促進了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比一般情況要好得多。因此,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享受到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世界中得到不同的體驗與收獲,如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打造和諧的數學課堂,必然成為每一位數學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