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本文以功能文體學為基礎,對曾獲“歐·亨利紀念獎”的美國女詩人、短篇小說家Dorothy Parker的短篇小說“A Telephone Call”從詞匯、句法、語氣、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前景化特征、敘述視角、人稱指示語等方面進行分析,全面考察各個語言層次是如何促使讀者加深對語篇的理解,如何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何依據功能文體學,對語言形式進行分析的,以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
關鍵詞: 功能文體學 " "前景化 " "人稱指示語
1.引言
文學文體學研究的是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和文體特點,它最關心的是文學語言的運用技巧。 傳統文體學只探討作品風格主體意義和美學效果,現代文體學則將語言學與文體學結合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 小說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尤為突出。本文從功能文體學的角度對一篇短篇小說《a telephone call》。這是曾獲“歐·亨利紀念獎”的美國女詩人、短篇小說家帕克的代表作之一。韓禮德功能文體學理論的核心是“功能”思想,
“功能”主要指語言的總體功能。語言有三個純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謀篇功能。語言功能在文體分析中起“中介”作用。語言形成包括語法結構、語音結構等自身不能表明是否與語篇的文體相關,而是看它是否在語篇整體中起突出作用。一些作者運用功能文體學分析文體,例如紀曉潔從功能文體的視角分析彭斯的詩歌《一朵紅紅的玫瑰》[1],透徹地揭示了對愛人的深深的愛戀;崔曉云分析了《傲慢與偏見》第十九章的及物性[2];張潔等運用功能文體學探討了《老安德伍特》[3]。本文將從詞匯、句法、時態、人際功能等方面對該短篇小說進行具體解讀。
2.詞匯特征
該短篇小說采用簡單詞匯往往重復使用同一詞不用替換詞,以保持語篇的清晰連貫。由于受語境和情景的影響,再加上小說描述的是一位女性的內心獨白,因此由簡單詞匯構成連貫的語篇更加凸顯意識在大腦中流動的效果。該小說中多用表猶疑的詞匯,例如:maybe該詞在文中出現共計18次,每次都將maybe前景化來強調文中女主人公總為男友未給他打電話找借口尋求心理的安慰。如:maybe he isn’t going to call——maybe he’s coming straight up here without telephoning.該小說又一特點是頻繁使用Oh、Ah語氣詞。在文中Oh頻繁出現共計16次。例如:Oh,let him telephone me now.“Oh”表女主人公向上帝虔誠的請求,讓她男友馬上給她打電話。Ah共出現3次?!癆h,don’t let my prayer seem too little to You God.”“Ah,don’t laugh,God.”“Ah,please,couldn’t you?”前兩個Ah表示女主人公請上帝不要輕視她的請求,因為這一請求對她本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后一個Ah表明女主人公催促電話機的鈴聲響起的迫切心情。她通過數數消磨等電話的時間?!癕aybe if I counted five hundred by fives,it might ring by that time.”用描述數字的序列突出女主人公在等待中的心理狀態?!癋ive,ten,fifteen,twenty,twenty-five,thirty,thirty-five,forty,forty-five,fifty...”
3.前景化
“前景化”意指引起人們注意的突兀的現象,它打破了一般規則,凸顯了主要信息。前景化體現了敘述者或作者的一定的目的,反映了他們的某種心理狀態。下面對一些前景化現象一一進行分析?!癙lease t let me see him again,God.”“please”與“let”一般不同時出現,一般說請做某事直接用“please”。例如:“please,come in.”而如果說讓誰做某事則用“let”即可表達。而本文中“please”與“let”在一個句子中同時出現,這反映了一定的語用目的。在上面的例句中,“please”表明了敘述者對上帝的崇拜和尊敬,當它與“let”連用時更體現了她的乞求和虔誠。當敘述者處于無助之中,無限的等待之中,她只有求助于萬能的上帝,借助超自然的力量達成心愿。在文中,又有這樣的例子“Please don’t let me hope,dear God.”突出敘述者始終在期望之中,她本身卻無法說服自己不再期望,又一次求助于上帝,拯救她。以上兩個例子都突出表明她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從被動地等待過渡到后來敘述者決定在她數到五百后給男友打電話,這似乎在暗示女性們不應處于被動的地位,而應把握自己的命運,敢想敢做。
4.人際功能
在文中人際指示語的特殊使用尤為明顯,指示語是語言在語境中有所指的詞和語[4]。由此可見,指示語與語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人稱指示語也不例外。它離開了語境,沒有任何意義。如:“I’ll be back in an hour.”這樣的信息,如果沒有具體的語境,就只能令人費解。下面對幾個例子進行具體分析:“I know you shouldn’t keep telephoning them——I know they don’t like that. When you do that they know you are thinking about them and wanting you them,and that makes them hate you.”在該段中,“you”其實是指“I”,其目的是敘述者要避免從主觀的角度說明事情,換到“you”表明一種建議、一種客觀事實,而段落中的“they”其實是第三人稱單數“he”。在文中,“they”可說明“我”所敘述的事情在男人中具有普遍性,是客觀存在的。用“they”替換“he”是用一般代替個體,避免針對性。文中有三處與該段落類似,都有同樣的語用功能。
5.結語
毫無疑問的是,小說對讀者的影響及其真實程度與語言的表達形式、結構、作者和讀者共知的信息有直接的關系。本文以功能文體學為基礎分別從詞匯、句法、敘述視角、前景化他特征、人際功能等方面對帕克的這篇小說“A Telephone Call”進行分析。
通過對帕克這篇小說的分析,不但可以了解文學文體學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對外國語言文化的欣賞水平,而且可以表明功能文體學能夠為語篇的文體分析提供客觀標準,有效地使讀者依據客觀標準對語篇進行解讀。
參考文獻:
[1]紀曉潔.功能文體視角下對“一朵紅紅的玫瑰”的解讀[J].語文建設,2012(20):14-18.
[2]崔曉云.《傲慢與偏見》第十九章之及物性分析[J].電影文學,2009(07):35-38.
[3]張潔,張琳.及物性系統與小說人物存在狀態——《老安德伍特》的功能文體解讀[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6-9.
[4]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何自然.語用學與外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