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初中地理三維教學目標的終極目標,本文在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及其在初中地理教育中作用的基礎上,提出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現策略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確立的三維教學目標在重視學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識、獲得基本地理技能及地理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樹立。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
情感是學生對客觀現實的對象和現象的刺激產生的心理反應,包括興趣、審美情趣、愛的情感等內心體驗。態度指在一定情境下,學生對人或事物以特定的方式進行反應的一種心理傾向。價值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某一知識、事物的價值判斷,以及由此產生的價值取向[1]。具體到初中地理教育中,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可將情感教育內容概括為:地理學習興趣、地理審美情趣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等;科學態度教育的內容有:對待地理學習的態度、對待科學的態度及對待自然的態度;價值觀教育主要包括: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學會學習與合作的同時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華,內化為意識、觀念、責任和習慣,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十分有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在地理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初中地理教育同樣要高度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將其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努力實現。
三、初中地理課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策略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打好基礎。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良好的素質對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起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教師應具備以下兩種基本素質:一是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人格魅力,能夠熱情寬容、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并以此感染和激勵學生;同時真切地關愛學生,讓學生在理解與尊重的氛圍中“親其師,信其道”。二是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更系統地了解教育的客觀規律與學生的認知特點,準確把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內容,熟練運用生動有效的教學手段,循循善誘,激發學生的情感。
(二)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營建氛圍。
課堂是初中地理課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場所,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能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師生間的交流與配合達到最佳狀態,對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地理模型、地理圖片、圖表及多媒體課件、音樂、視頻等教學媒體,并配以飽滿的情緒、生動的語言創設濃郁的教學情境。教師還可以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知識的探索中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在講“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段人類活動造成空氣污染的視頻,然后創設問題情境:污濁的空氣對人類健康有哪些危害?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有哪些?為改善空氣質量,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這樣環環相扣、逐漸深入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進程層層遞進,保護大氣環境的情感油然而生。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中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開展課外實踐,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創設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一種心理體驗、一種精神培育,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產生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體驗、判斷、探索與創造,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特殊的價值[2]。筆者以一次優秀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為例,談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實踐體驗中達成的效果。活動以“年味”為主題,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傾向進行分組,讓學生在過年期間開展實踐活動。主要分課題有:過年的普遍習俗、別具特色的家鄉風俗及家鄉的美食等,這樣的選題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又是學生樂于并有能力實踐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會從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如燃放煙花會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增強節約環保意識。又如來自南北方不同地區的學生通過展示自己家鄉的美食,可以感受到南北方飲食差異,進而聯系課本知識,加深對南北方人民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建立文化的崇敬之情,樹立人地協調觀。學生在參加家鄉風俗活動時,會感受到傳統中華文化的精妙,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健全評價體系,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提供發展依據。
在地理教學中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可以使教師清楚地了解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并以此為依據及時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內隱性,通過一般考試形式進行評價并不全面,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堂評價,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對其觀點的評價評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效果。教師要多利用課堂觀察法,對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行為表現、興趣、地理觀點等進行記錄。還可以定期發放調查問卷,以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地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成長變化。教師要將觀察及調查結果整合成系統詳細的評價量表,以便做出客觀、清晰的評價。
總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初中地理教育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受到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實現初中地理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策略并不局限于此,希望廣大地理教師能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酌情采納。
參考文獻:
[1]喬建中,等.知情交融:教學模式新探[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23-24.
[2]劉文華,王曉麗.主體體驗:有效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切入口[J].當代教育科學,201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