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正確引導學生職業發展,幫助學生選擇正確實踐活動的重要步驟。本文從實踐和職業生涯規劃之間的辯證關系入手,明晰社會實踐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及與職業生涯規劃之間相輔相成的作用關系。提出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機制、活動指導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的建設思路,進一步保證新形勢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有效、深入地開展,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獨立院校""" 社會實踐""" 職業生涯規劃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思考
(一)社會實踐的概念
社會實踐,從廣義上講,指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在我國,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界定目前具體了很多,指按照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深入實際、深入社會、依靠社會力量完成的,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綜合素質的教育活動,是以社會為課堂、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的社會系統工程。簡而言之,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既根據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的活動;又有學生依據個人自我規劃、自我認知進行的個人化活動。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所謂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努力。對大學生而言,職業生涯規劃就是一個自我評估、自我認知的過程。其中不止有學生最初對于自身的認識,更需要外在的鍛煉和幫助,從而形成較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三)社會實踐和職業生涯規劃的辯證關系
1.實踐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
首先,實踐有利于大學生對個人及所選職業的認識,明確自身特點,確立現實中自身的角色,做出正確的選擇,完成擇業和初步就業。其次,實踐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職業錨。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豐富大學生的工作經驗,從而幫助大學生對工作有理性的認識,有更好的個人定位。最后,實踐有利于反饋信息,完善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決策。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有了初步的定位并不代表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如何完善、修正職業生涯規劃是下一步的主要目標。
2.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實踐的幫助
職業規劃離不開實踐,但僅有規劃不實踐、反饋、修正,也是紙上談兵;實踐脫離了職業規劃,效果不會好,因此,應有規劃定向、實踐定位的說法。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學生制定恰當的人生目標,其次指引大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提供具體有效的方法,讓人們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進行審視和評估,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修正計劃,為人生的每一階段創造最大的成就感。
實踐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正是這樣互相促進的關系,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是盲目的,而沒有實踐的職業生涯規劃又是空洞的。大學生制訂個人規劃時,需要通過實踐確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完善和檢驗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需要用規劃指導個人的實踐活動。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社會資源,提高個人的綜合技能,與職業實現良好的對接,減少選擇職業的盲目性和未來職業工作中的曲折性,從而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大學生在未來奮斗道路上行進得更加堅定和充滿信心。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實踐現狀
1.實踐活動前的準備不充分
在目前的社會階段中,實踐場地和學生數量相比,是十分有限的,很難滿足學生的要求。因此實踐活動的前期大多是尋找場地,而對于實踐中的事項無暇顧及,更無法談及準備工作。
2.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不理想
首先對大學生而言,實踐活動不應該是隨性而為的活動,而應該按照個人規劃進行,是有目的性的活動。但是目前大多數同學進行實踐活動時,無法結合相關專業知識,只能在日常瑣碎的打字、復印等工作中消耗時間,達不到學習目的。其次大部分學生都會在實踐中出現消極情緒,嚴重影響實踐活動進行。學生由于長時間接觸理論知識,又缺乏相應工作經驗,因此在實踐活動中會出現懷疑情緒,從而導致實踐時消極懈怠。
3.實踐活動后的反饋不到位
大學生實踐活動是一種教育性活動,學生能否認真完成實踐報告是實踐后檢驗實踐效果的重要指標。大部分學生只是應付實踐報告,可見雖然實踐報告收取數量很多,但真正具有實質信息還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1.大學生個人原因
目前學生實踐前沒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更談不上制訂出可行的規劃,直接導致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存在盲目性,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才參加實踐活動,而不是因為自身需要。這種情況下,即使高校有良好的社會實踐規劃,得到的效果一定不會很好。實踐前制訂出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選定發展方向,使實踐活動更具目的性,使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學生受教育、長才干。
2.高校原因
目前,社會實踐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對于實踐活動認識不到位;其次對于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不足;第三對于實踐活動缺少整體規劃;第四實踐活動缺乏規范組織;最后對于實踐活動投入不足。這些原因歸根結底是獨立院校在辦學發展中自身定位有問題,同時在師資和經費等方面存在不足現象,這些都是當前急需改進的重要問題。
3.政府和企業的原因
社會實踐的開展離不開社會層面的幫助,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和企業。當前政府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政策支持還不完善,尤其在工作保障方面。而企業對待獨立院校學生時,仍帶有有色眼鏡,無形中給獨立院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帶來困難。
三、完善獨立院校學生社會實踐機制的途徑
(一)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機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踐組織管理機制,這種組織管理機制應該包括三個部分:政府、高校和社會。具體而言,政府要建立大學生實踐活動的組織協調機構,主要任務就是制定相關政策,協調各方關系,加強監督檢查,從總體上確定大學生在實踐中的重要地位;獨立院校要建立大學生實踐的領導機構,主要任務是根據相關政策和自己學校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措施及實施方法,對大學生實踐活動進行管理、分析和總結;社會,主要指的是可以接受大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基層單位或者行業協會、企業聯盟等,其主要任務是執行相關政策,為大學生實踐提供支持、營造氛圍。只有政府、高校和社會三方共同履行職責,大學生實踐活動才能健康、順利地開展。
(二)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活動指導機制
實踐活動是包涵面很廣的活動,學生在實踐中面臨的情況是隨時變化的,這時更需要他人的幫助和輔導。首先,完善獨立院校輔導工作。一方面是師資隊伍。另一方面獨立院校要在課余多開展一些輔導活動。其次,設立校外指導導師。即聘請用人單位的相關人員擔任大學生職業導師。由于這類人員長期工作在第一線,了解行業特性和職場情況,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為學生尋找最好的職業發展方向。再次,建立職業咨詢小組。由于獨立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針對現階段師資力量比較薄弱、一對一指導還比較困難的情況,建立職業生涯咨詢小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并且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同時緩解師資不足的情況。
(三)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投入保障機制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除了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等關鍵環節之外,更需要多渠道地投入,才能有效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因此需要政府、高校、企業、個人多方面共同出力。首先政府層面的投入。在政策、資金和推動企業與獨立院校合作的過程中,給予最大化的幫助。其次院校和企業的投入。開展校企合作,促進教育自由地優化組合,同時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成長成才。最后學生的投入。端正學習態度,提升綜合素質,同時實踐活動后能夠很好地完成實踐總結,針對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更進一步地完善。
(四)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考核評價機制
許多獨立院校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社會實踐考核的作用,首先就要把大學生實踐納入獨立院校創新發展的良性軌道,必須堅持做好總結評定、考核表彰工作。其次改革傳統評價標準,注重實際效果。再次評價考核標準要提高創業能力、競爭觀念、實踐能力、科技含量等的比重,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努力形成組織單位、接收單位和指導教師“三位一體”的評價系統。第四是在各校際之間進行廣泛的交流。最后重視職業生涯規劃類、勤工儉學類、創新創業類的社會實踐形式,并且在評價過程中體現鼓勵,人類的認識和實踐是永無止境的,新的實踐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問題需要創新的實踐。只有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實踐考核評價機制,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和發展才能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Z].中青聯發[2005]3號.
[2]麥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夏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王革.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概論[M].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5]陳仁霞.關于德國大學生實習情況調研[J].世界信息教育,2009(03).
[6]李維彬,李鈺.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社會實踐的結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3).
[7]錢威.社會實踐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管理[J].北方經貿,2011(05).
本研究受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名稱為”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獨立院校社會實踐機制研究”,編號為2014QJJW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