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業是課堂教學成果鞏固的延伸,一直以來教師都非常注重作業。如何設計作業,使之既能夠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能動性。這是廣大教師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本文就此課題作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趣味性"" 探究性""" 開放性
作業訓練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師對學情了解的重要窗口,但傳統作業布置很少顧及學生的學習水平、智力及個性發展的差異,往往采用統一尺度,致使學生對數學作業毫無興趣,交差應付,甚至出現抄襲現象,作業訓練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無法得到全面提高。就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我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以下做法,供各位同仁借鑒。
一、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只有創造趣味的數學課堂,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作業的設計一定要擺脫傳統的機械重復、死記硬背、枯燥乏味及無思維價值的練習。教師要盡量把作業的格式、題型推陳出新,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習題,喚起學生的新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產生內在的需求,讓學生一看到作業就躍躍欲試,就想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把作業寓于猜謎中,使作業富有濃厚的趣味性,把所學的知識點融在情境之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作業不僅達到了訓練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和數學學習興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二、作業設計時要融入探究性
新課改要求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探究、創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根據所學的內容,結合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設計一些探索性的數學作業,讓學生主動探究、實踐、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成為數學知識的探索者。如在教學了“軸對稱圖形”這節課的內容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請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學生完成的作業中,有他們自己疊的紙飛機,自己扎的蝴蝶風箏,自己剪紙的作品楓葉等。雖然學生的作業做得豐富多彩,形式各樣,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設計的作品都是標準的軸對稱圖形,這些作品足以證明學生已經較好地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知識。
三、作業設計要具有實用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材中,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可加強社會認知,強化社會參與意識,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這類作業可結合某一教學單元某個研究專題進行,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在學習“年、月、日”相關知識后,可以請同學根據課上學到的知識,做一個你需要的年歷。在學習了比例尺知識后,結合學校校園建設的實際,讓學生利用幾天時間,分小組測量、計算,用合適的比例尺畫出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在這樣的經歷活動中,要觀察、測量、繪圖、檢查。此時他們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豐富的情感得到了體驗,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社會性的發展。又如,讓學生統計一下城市居民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情況。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將很多數學知識運用其中,在完成調查報告的時候還綜合運用了各學科的知識,發展了綜合能力。但此種作業要注意讓學生力所能及,不能盲目處理,否則將適得其反。
四、作業設計應體現開放性
教師如果能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將會使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更上一層樓,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進行大膽創新的習慣和能力。
如,教學了“百分數的應用”后,可以布置類似的開放性作業:“五年級(2)班有48名同學,在讀書讀報活動中,班委決定每人購買一本價格為5元的書,而書店對于一次性購買50本及50本以上者給予打九折的優惠。根據以上信息,說說你的購書方案。”學生在作業中提了多種購書方案:1.學生個人單獨購買,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級統一購買,并且購買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書多買2本,錢還少花15元;3.多買2本再按九折轉賣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買2本再按原價轉賣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從中發現后兩種方案比較合適,而且最后一種方案最合算。
因此,只有當老師掌握了科學、合理設計作業的基本功,并在設計作業上下工夫,精心設計,做到精講精練,才能使學生通過練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參考文獻:
[1]王青.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分層、生活化、重組整合[J].新課程導學,2013,35:73.
[2]楊建華.數學教學中的作業設計及其功能[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02:86.
[3]牛俊青.淺析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3,05:90.
[4]賈紅梅.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抓住“三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