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Lesson 17:Seeing a doctor
課型:新課
教學手段:錄音機、多媒體
一、理論指導與設計思路
《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把握好教學設計的系統性、科學性、有效性;時間分配的合理性;學生學習的高效性。英語教學中應體現交際性,利用小組合作,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創設交際情境。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學生自然獲得綜合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課為第三單元第五課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和運用本課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熟練地進行醫患之間的對話。本單元的課題為Seeing a doctor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很熟悉,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教學的學生的年齡在13歲左右,他們學習英語有較強的模仿力和表現欲,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通過積極性評價,或減免小組成員作業的方法來獎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分析
新教材重視以人為本,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材分析”和“教材整合”,調整教學內容以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對話中輕松掌握本課的重點單詞、短語、句型和醫患之間的對話,對醫患之間對話的英語用語有整體的理解和把握,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掌握與課文有關的重點單詞、短語。
單詞:stomachache headache medicine stay rest better
短語:have a stomachache
Have a headache
Take this medicine
Stay at home
Have a rest Had better (not) do
2.教學難點
What’s wrong with you? /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You’d better take this medicine.
You’d better stay home.
You’d better not go to school.
在英語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詞匯、基礎語法知識、基本句式的教學。我采用在短語中學習新單詞、在重要句型中學習短語、在情景對話練習中掌握重要句型。目的是讓學生能用本課重點單詞和句型描述醫生和病人之間的對話,在對話中熟練掌握以上教學重難點,為下面的口頭表達及書面語言表達打下扎實的基礎。
五、教學過程
復習:(通過教師和一名學生對話開始,讓學生兩人一組,互換角色完成對話, 2分鐘)
T:How tall are you?
S:I’m 1.6 meters tall.
T:How do you feel today?
S:I feel bad/happy/sick...
T:Why ?
S:Because I have a headache.
設計說明:復習本單元前四課中與本課有關系的重要知識點和重要句型。通過教師與學生,以及生生之間的對話,達到預熱和復習的目的,同時引出本課的單詞和對話內容,為本單元知識的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礎。
Step 1:學習新單詞、短語、重點句型。(5分鐘)
Step2:理解教材。(5分鐘)
聽錄音并讓學生朗讀課文:課文朗讀時,可分別用自讀、齊讀和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來理解課文的意思。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表情圖片,并提問: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e picture?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然后讓學生用形容詞表達自己的感受,并猜測“我”怎么了,從而引導學生大膽說出“toothache”及“ I have a toothache .”。 男女生比賽,看哪組學生說得多、說得好。在此過程中,學生很有可能會提問如“我發燒了”、“我感冒了”等用英語怎么表達,這時教師要給予補充“I have a fever.”,“ I have a cold.” 等。
設計說明:通過聽錄音讓學生學會地道的英語發音,通過快速地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單詞、短語和句型在課文中是如何使用的及使用的背景。使用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為以后的對話打下基礎。男女生比賽,可以激發他們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Step3 :利用閱讀材料,積累語言。 (5分鐘)
閱讀材料
This is my friend Jenny .She is a student. We are in the same city. She is not tall or short. She is 1.6 meters tall. Jenny is thin. She has a round face. Her eyes are very big and black. Look! What is the matter with he eyes? They are very red. I want her to see a doctor, but she doesn’t. She wants to take some medicine at home.Is she right? I don’t know.
設計說明: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閱讀通常是寫作的基礎,又是寫作知識和技巧的源泉。通過閱讀,學生學習寫作的謀篇布局、新的觀點和語言的表示方法。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只有足夠的輸入, 才可能有較好的輸出。可以保證足夠的語言輸入,可以為書面表達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閱讀材料,挖掘其中的知識點,提煉一些與文章主題相關的詞匯和句型,設計出適合學生寫作的題目,以使他們開闊視野,豐富語言,最終促進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Step4:情景對話練習。 (10分鐘)
教師用課件呈現以下常用語和對話:
常用語:The doctor may ask:
1. What’s wrong with you? 2.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3. Are you Ok?
You may tell the doctor:
1.I hurt my...2.I have a headache/stomachache/toothache.
The doctor may say:
1.Take this medicine.2. Have a good rest.3.Stay at home.
設計說明:教師先和學習好的學生示范對話,讓學生結合所讀課文和自己的實際就醫經歷,按照班內的分組進行討論,組織語言,進行操練。組內結對,原則是多給學困生機會,以好帶差,讓每名學生兩個角色都能熟練表演,對話內容說得越豐富越好,速度越快越好。
Step5:展示與表演。(10分鐘)
通過單元話題中的大量語言輸入,可以使學生的話題、語言和思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話題能力有所提高。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比賽。教師在學生的展示活動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的理念,鼓勵學生把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把前面所學的內容巧妙地融入對話中。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要以恰當的表情、手勢、語言等,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的激勵性評價。
Step 6:當堂檢測。(5分鐘)
設計說明:通過檢測了解學生當堂掌握的情況,達到夯實基礎、活學活用、當堂清的目的,從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根據了解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
Step 7:作業。(1分鐘)
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合,編排一組對話,包括年齡、姓名、身高、感覺如何、原因等,融入醫患的對話中。
設計說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有了良好的語言的輸入,為語言的輸出做好準備。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通過書面表達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