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要看師生間的關系如何。”在日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旦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那么教師就會教得愉快,學生就會學得輕松。師生彼此之間相互感染,相互促進,就能把教學工作推向前進。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為開展教學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建立和諧、融洽、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關愛之心
老師是園丁,是蠟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應該像蠟燭一樣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學生,像園丁一樣用自己全部的心血栽培心愛的花木,對學生滿懷關愛之心,耐心地幫助他們,與他們平等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將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他們身上。這種愛既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是對他們的尊重信任,還飽含著教師對學生未來的深切關注。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上好每一節課,把知識傳授給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愛撒播給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在老師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最關鍵的一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壟斷課堂,讓學生當觀眾;照本宣科,讓學生洗耳恭聽。這樣課堂氣氛就會越來越沉悶,教師也會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無趣,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挫傷,學習動機被無情地扼殺。教師應當明白,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了解學生對英語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教師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小學英語教學原則,“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努力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
三、巧妙利用各種不同的評價手段
學習英語就像學騎自行車一樣,加強練習才能熟練掌握,而不僅僅是看會或者聽會,開口說是關鍵。學習英語,除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諧的師生關系外,還要考慮利用各種評價手段激起學生情感中積極的因素,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課堂參與意識,消除學生的“語言焦慮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降低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消除對害怕說錯的顧慮,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學生,運用各種評價手段鼓勵學生、肯定學生。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每個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學生在既輕松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中學習英語。
四、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恰當的教學方法是營造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育的創造性與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在具體情況下,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越是恰當,那么教學技巧技能就越顯得嫻熟、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就會最佳。教有定則,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結合實際條件,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從而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基本的原則是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將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充分運用起來。如在教學“chocolate,milk,juice,sandwich”等有關飲料和食物的單詞時,可以利用實物,讓學生用手摸、鼻子嗅、品嘗等方式猜單詞,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上,教師要對游戲、表演、比賽等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多加利用,以消除孩子對學習的厭倦、疲勞心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注意力持久。如在教學“red,yellow”等顏色類單詞時,可將不同的顏色卡片分給各個小組,“開火車”傳遞,在傳遞過程中必須告訴后者你所傳遞的顏色單詞,最后一位學生將卡片遞到教師手中,同時讀出所傳單詞,比一比哪組讀得最準確、速度最快。
丹麥教育家葉斯伯遜曾說:“為什么小孩學習母語學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有一點是,在學習過程中,小孩的每一個進步都受到成年人的贊揚,每一個試探也會受到關注與鼓勵。”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交流、提問、實驗等學習活動,目的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生樂學,教師愿教,小學英語課堂定然會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的景象,也一定能實現有效甚至高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牛現波.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2]錢蘇萍.傳遞知識的橋梁,獲得成功的奠基.
[3]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
[4]張正東.外語教育學.重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