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方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培養掌握新技術,具備高技能的應用型專業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本文以衡水學院為例,對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 地方高校""" 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服務地方
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衡水學院是2004年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作為一所地方高校,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學院堅持學術教育與技術教育并重的辦學思路,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注重實踐教學與實訓技能,培養出一批批既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1.轉變辦學理念,強化服務地方意識,科學定位。
衡水學院是2004年由衡水師范專科學校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新建本科院校走向新型本科院校,學校以“守正出新”為校訓,堅持“進步教育”理念,堅持學術教育與技術教育并重的辦學思路,依靠并服務地方,充分利用當地社會資源,發揮學校的教學、科研、人才和知識等方面的優勢,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培養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專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將學校建設成富有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
2.適應社會需求,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結構,積極進行課程改革。
2.1變革人才培養模式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突出應用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重心,統籌通識課與專業課,統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提高實踐教學的學分比例,統籌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將第二課堂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與專業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統籌校內培養與校外培養,與企業共同設計見習、實習和實訓項目,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與綜合提高,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2優化專業結構
為使本校的專業設置與當地的產業結構、主導產業、社會需求等密切聯系,學校積極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緊跟行業科技進步改造老專業,在2012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制訂2012修訂版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根據當地發展的需求改造老專業,在同一專業下設置多個專業方向,使其具有鮮明的地方、行業特色,拓展學生的就業面;緊扣地方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增設一些新專業。
2.3課程建設
學校緊密圍繞培養綜合性應用人才進行課程建設,淡化學科概念,調整學科基礎課平臺和專業必修課程平臺,統籌協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逐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專業選修課突出“應用”,優化課程模塊,加大實踐課程比例。集中性實踐教學平臺“強化實踐”,設置專業實踐學期和實踐教學周,以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完善實踐教學內容。突出“第二課堂”,將第二課堂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有效滿足學生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需求。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努力,建設了“信息技術基礎”、“外國文學史”、“英國文學”、“綜合英語”等省級精品課程,園林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數字電子技術等校級精品課程;開設了幼兒教師綜合技能培養與訓練、節目主持藝術、水質監測與評價、衡水湖鳥類資源與保護等特色課程。此外,我院積極進行雙語課程建設,取得一定成果。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雙師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本校教師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使大多數教師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學院制定《“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實施辦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第二專業技術職稱的考評,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實訓基地,通過科研、技術服務、技術開發等方式,帶動一批教師參與實踐和科研開發工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專業技能培訓;引進企業優秀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將此作為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并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
4.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及各系部加大力度進行實驗實訓室、實踐基地的建設,大大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學校與多家地方龍頭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實踐、就業創造條件。目前,學校具有實訓中心7個,實驗中心4個,各中心下設分室若干。學校把實驗室向學生開放,鼓勵學生從事大學生科技創新課題或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實驗實訓室建設注重仿真性、先進性和完整性,專業實驗實訓室能夠直接接觸生產一線已經成熟且廣泛使用的技術,模擬崗位環境,使教學環境和條件接近生產一線。學生在其中得到基本訓練之后,再進入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使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踐基地互為補充,實現功能的最優化。
5.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加強與企業合作,廣泛開展科學研究。
衡水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務地方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為發展目標,在為地方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同時,合理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瞄準地方需求,大力度開展科技創新服務。
近年來,衡水學院先后成立了衡水湖濕地研究所、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電機及其控制研究所、中小企業管理與發展研究所等非實體性研究所,這些研究所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力資源、空間資源、設備資源等,為地方提供決策咨詢和教育培訓,支持衡水市企業發展的需要,支撐現代社區建設與管理的需要,直接為地方經濟服務。
學院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級、校級課題的申報,同時鼓勵教師走出課堂,投身到地方經濟建設大潮中,主動聯系企事業單位,為自己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另外,校級科研課題大力度支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科學研究工作,幾年來取得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陳海利,鄒樹梁,王莉芬.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7(12):149-151.
[2]楊敏.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探索[J].福建論壇,2011(6):82-84.
[3]唐炯.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方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32(1):86.
[4]朱鴻翔,張學芳.論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和途徑[J].教育理論研究,2013,(9):109-110.
[5]介曉磊.破解地方本科高校發展難題探索應用技術大學辦學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4-04-14.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編號:130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