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家庭、社會、學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樹立正確婚戀觀,從大學生自身而言,要端正戀愛動機、培養愛的能力、正確對待戀愛及挫折;從學校層面而言,必須加強大學生健康、科學的生理、心理知識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關鍵詞: 大學生""" 婚戀觀""" 現狀""" 引導策略
一、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
婚戀觀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戀愛、婚姻行為的價值取向,關系到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大學生將來的幸福。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和婚戀行為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戀愛動機的盲目性與單純性并存。
當代大學生戀愛普及率高且呈明顯的低年級化傾向,戀愛行為低齡化,導致戀愛動機的盲目性。多數大學生能將愛情作為戀愛與婚姻的真諦,受社會功利性戀愛動機的影響較少,保持戀愛動機的純真性。
(二)擇偶條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當代大學生在選擇戀愛對象時趨于理性,注重人品、性格等個性特征,淡化容貌、經濟收入、文化水平等感性要求,強調將志同道合和共同語言作為戀愛的基礎。
(三)性觀念在日趨開放中有堅守。
當代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整體呈現開放、寬容、理解的態勢,傳統的性觀念正在發生改變。不能將大學生性開放思想簡單地等同于庸俗的性自由觀點,大部分大學生的性觀念是受道德約束的。
(四)戀愛結果的理想化與現實的沖突。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大學戀情與婚姻是兩回事,校園戀情是難有結果的。只注重戀愛過程、不在意戀愛結果,是大學生理想與現實沖突的產物,帶有明顯的悲觀主義色彩。
(五)戀愛關系不穩定,矛盾、糾紛頻發。
盲目戀愛的結果必是戀愛關系的不穩定。校園戀人常常會因為思想、性格、志向、興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別戀而發生矛盾和糾紛,甚至導致分手。媒體報道中大學校園發生的暴力事件等相當一部分都與此有關。
二、當代大學生婚戀觀形成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孩子從小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婚姻和愛情,父母的生活就是孩子最早對愛情的概念。父母相處和諧、家庭生活愉悅的孩子,在長大以后也會對自己的愛情充滿向往,并能夠很好地處理戀愛與失戀的問題。孩子對父母的崇拜與信服,也影響了他們擇偶的標準。比如很多女生在選擇心儀男生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帶有自己父親的影子,或者希望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扮演自己母親的家庭角色。然而,不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戀愛觀影響似乎更大。有很多實例證明,父母常常吵架的甚至離異的孩子,長大后對愛情與婚姻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恐懼或排斥,這種情況與父母婚姻的失敗有很大關系。
(二)學校因素。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校就是其全部的生活環境。所以學校的環境與身邊同學朋友的戀愛也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學校若是學習氛圍比較濃厚,則戀愛的氛圍會相對較為淡漠,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大多在學習上,就不會過多注意自己的戀愛,也不會以戀愛為目的關注身邊的異性。反之,若是學校里的情侶較多,戀愛風氣較濃,尤其是寢室里的同學都有戀愛對象,自己也會很想戀愛,就會以戀愛為目的地關注異性的長相、品行等方面。如果這時恰有異性追求自己,就很可能答應交往,也許沒有經過深入了解和交流。
(三)社會因素。
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與社會現實聯系密切。當代社會是一個開放、高速、信息集成的時代,大學生很好地接受這個新社會的熏陶,各種各樣的媒體與信息影響大學生的戀愛。越來越多的電視、電影、文學作品涉及愛情與婚姻,大學生無形中也受到這些作品中戀愛故事的影響。比如韓劇中的愛情大多唯美浪漫,許多效仿了灰姑娘和王子的童話式愛情,影響到大學生,使好多學生都幻想能有一段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而忽略了愛情的現實意義。再如電視劇中裸婚、異地等符合時代的元素越來越多,大學生中就有一些接受了他們的思想,認同異地戀、裸婚等,甚至將現實因素拋諸腦后,在戀愛和后期談及婚姻時,完全不切實際。
三、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婚戀觀的策略
(一)大學生自身。
1.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為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系戀愛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梁,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2.正確對待戀愛。學生應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應擺正愛情在大學生活中的位置。明確堅持學業第一的觀點,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事業息息相關,也是愛情美滿的基礎。那種拋開學業談戀愛的做法,不僅有礙成就事業,而且難以獲得幸福的愛情,因此不僅是愚蠢的,而且是可悲的。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3.培養愛的能力。愛的能力包括以下幾種:(1)迎接愛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就要敢于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能夠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的心理困擾。(2)拒絕愛的能力。對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認為不值得接受的愛情應有勇氣拒絕,那么拒絕時應注意兩點:一是如果不希望愛情到來,那么拒絕的語氣要果斷堅決,容不得半點優柔寡斷,否則對對方造成的將是更大的傷害。二是要掌握恰當的方式。要掌握說話的方式和度,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要做到對別人的起碼的尊重。(3)在交往過程中,要做到相互尊重、關心、幫助和理解。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心中的情人而改變整個自己,應該本著“獨立自主,互相尊重,和睦共處”的原則。(4)在交往過程中,注意把握,不要花太多的財力、時間和精力在感情上。作為學生,其學習是重中之重,學業不可荒廢。
4.正確對待戀愛挫折。一是要正視現實,失戀之苦在于一個“戀”字,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二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這樣做有助于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于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并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三是進行感情宣泄,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泄。四是可以嘗試情境轉移,失戀后之所以難以擺脫戀情的困擾,就是因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昔日的戀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要想擺脫失戀的痛苦,就要換一個嶄新的環境,暫時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把自己置身于一個歡樂的環境中。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等,這樣有助于心情的開闊。由于失戀后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因此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充實自己,不讓自己在空余實踐胡思亂想。五是升華,要盡快把失戀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與學習,愛情與人生,愛情與婚姻的關系。
(二)學校。
1.加強大學生健康、科學的生理、心理知識教育。大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渡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方面的還很少,對于異性只處于一種羨慕和向往階段,對于很多知識還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那么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不能很好地認識,對于行為產生的后果也沒有能力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的特點是年輕、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大學生各方面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勢在必行。一是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活躍身心。二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的網絡資源,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和性健康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對待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沖突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系。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和前途。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思政專項課題“基于學生發展為本視闕下的浙江省高職大學生戀愛問題研究與對策”(立項號:Y201122444)的研究成果。